屬阿勒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分佈在中國黑龍江省同江縣的街津口、八岔兩個民族鄉,饒河縣西林子鄉四排村。赫哲族有1400餘人(1982),但隻有五六十歲以上的人還能講本族語。分奇楞話(自稱na nio、nabəi“本地人”的一部分人使用)和赫真話(自稱na nai“本地人”的一部分人使用)。能講赫真話的人已極少。在國外和赫哲族自稱相同、語言相近的有蘇聯境內那乃族使用的那乃語。由於赫哲語既有滿語支語言的特點,也有通古斯語支語言的特點,因此研究者對赫哲語屬於於哪個語支有不同意見。較新的分類法認為赫哲語屬於通古斯語支的那乃次語支。語音方面,有7個元音:a、ə、i、o、u、œ、y,有16個復元音:ai、əi、ia、iə、ua、ui等;有28個輔音:b、p、m、f、w、ʣ、ʦ、s、d、t、n、l、r、ʥ、tʂ、ʂ、ʐ、ʥ、ʨ、ɕ、j、g、k、x、ŋ、G、q、ⅹ有不太嚴整的元音和諧律。語法方面,名詞有7個格,有領屬范疇,但無復數第一人稱(包括式)的領屬附加成分。在名詞和代詞後可以接附加成分-ŋ gə/-nəŋgə代替”領格形式的名詞、代詞加中心詞”的結構。例如,ti(那) sukə(斧子)nianinəŋgə(他)( 那斧子是他的,nianinəŋgə代替nianijisukə)。動詞有人稱形式。多用人稱副動詞和帶格附加成分的形動詞作從句的謂語。在詞匯中表示漁獵生產活動的詞豐富。派生法和合成法都是構詞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