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漢字規定便於查找的排列方法。漢字的查字法一直沒有統一的規定。社會上通行的有按部首、按號碼、按筆形(包括筆順)、按音序(以拼音字母為順序)、按畫數等排列的各種查字法。每種都有不同的方案,因此比較混亂,不僅不便於語文教學,而且也給字典、詞典等的編輯出版和資料、檔案、索引、目錄等的排列造成困難。

  1961年11月,由文化部、教育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聯合組成漢字查字法整理工作組,邀請各方面專傢參加,設立立幾個專門小組,審核各類查字法方案。工作組商定的查字法整理原則是:

  ①選擇查字法方案的標準,首先應當是便於檢索,易於學會;

  ②既要照顧多數人的查字習慣改進通用的方案,又要綜合群眾提出的各種建議,擬訂更為合理的方案;

  ③整理查字法方案必須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

  ④最後應提出幾種方案,同時推行,並容許自由選用。

  漢字查字法整理工作組先後征集到專傢和群眾提出的查字法方案170件,意見144件,經過全面和認真的研究,並反復進行修改,於1964年4月提出以下4種草案,推薦給文化、教育和出版界試用。

《拼音字母查字法》(草案)

  一、這個查字法是按拼音字母順序檢查漢字的。

  二、這裡說的拼音字母順序,是《漢語拼音方案》字母表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的順序。ê排在e 後,如“ê”(欸)排在“è”(餓)後“ēi”(誒)前。ü排在 u後,如“nǚ”(女)排在“nù”(怒)後“nuăn”(暖)前。ch、sh、zh聲母和ng韻尾都按單字母順序排列。ch、ng、sh、zh 分別跟c、n、s、z 排在一起,如“chā”(插)排在“cèng”(蹭)後,“chuò”(綴)排在“cī”(疵)前。

  三、聲韻母相同的字按照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輕聲的順序排列。例如:巴(bā)、拔(bá)、把(bă)、爸(bà)、吧(ba)。

  四、讀音(聲母、韻母、聲調)完全相同的字,按照起筆筆形橫(一)、直(丨)、撇(丿)、點(丶)、正折(ㄱ)、反折(㇄)的順序排列。例如:芭捌八芭粑巴。

  五、這個查字法是用來檢查單個漢字的。如兼排多音詞,應以單字的次第為綱,把多音詞分別排在單字的下面。第一個字相同的多音詞,按第二個字的音序排列次序,第二個字也相同的,按第三個字的音序排列。依此類推。例如:

  紅   hóng

  紅榜  hóngbăng

  紅茶  hóngchá

  紅軍  hóngjūn

  紅旗  hóngqí

  紅色  hóngsè

  紅松  hóngsōng

《部首查字法》(草案)

  一、依據字形定部。一般采取字的上、下、左、右、外等部位作部首;其次是中坐和左上角。按照以上七種部位都無從確定部首的,列入餘類。

  二、部首共250個,按筆畫畫數排列,同畫數的按一(橫)丨(豎)丿(撇)丶(點)乛(折)五種筆形順序排列。另有餘類,排在最後。

  三、查字的方法,規定如下:

  (一)部首的一般位置在字的上、下、左、右、外。

  今(人部) 嗇(十部) 厥(廠部)奉(部)──部首在上

  忍(心部) 眉(目部) 且(一部)盎(皿部)──部首在下

  務(矛部) 尟(是部)

  臨(丨部) 臧(爿部)──部首在左

  新(斤部) 昶(日部) 歐(欠部) 馗(首部)──部首在右

  固(囗部) 威(戊部) 巨( 匚部)同(冂部)──部首在外

  (二)一般位置沒有部首的,查中坐;中坐沒有部首的,查左上角。

  夾(大部) 串(丨部) 辦(力部) 世(一部)──中坐

  疑(匕部) 聽(耳部) 整(束部) 嗣(口部)──左上角

  (三)一個字具有幾個部首的,按照下列次序確定部首:

  ①上、下都有部首的,取上,不取下。

  含(查人部,不查口部) 蹷(查廠部,不查足部)

  思(查田部,不查心部) 犛(查部,不查牛部)

  ②左、右都有部首的,取左,不取右。

  相(查木部,不查目部) 劃(查戈部,不查刂部)

  魁(查鬼部,不查鬥部) 鴻(查氵部,不查鳥部)

  ③內、外都有部首的,取外,不取內。

  悶(查門部,不查心部) 醫(查匚部,不查矢部)

  旬(查勹部,不查日部) 因(查囗部,不查大部)

  ④中坐、左上角都有部首的,取中坐,不取左上角。

  坐(查土部,不查人部) 半(查丨部,不查丶部)

  ⑤下、左上角或右、左上角都有部首的,取下、取右,不取左上角。

  渠(查木部,不查氵部) 帑(查巾部,不查女部)

  楚(查疋部,不查木部) ──取下,不取左上角。

  肄(查聿部,不查匕部) 隸(查隸部,不查木部)

  凱(查幾部,不查山部) ──取右,不取左上角。

  ⑥在同一部位有多筆和少筆幾種部首互相疊合的,取多筆部首,不取少筆部首。

  章竟意 ──部首有丶亠立音,查音部。

  磨糜靡 ──部首有丶亠廣麻,查麻部。

  ⑦單筆部首(即一丨丿丶乛乙)和復筆部首都有的,取復筆部首,不取單筆部首。

  吾(口部) ──上下都有部首,一是單筆部首,口

        是復筆部首,查口部,不查一部。

  舊(日部) ──左右都有部首,丨是單筆部首,日

        是復筆部首,查日部,不查丨部。

 (四)部首無從采取或所在位置不合規定的,查餘類。

  長東農曲  ──部首無從采取,查餘類。

  壽雘嚮囊  ──部首不在上、下、左、右、外、中

        坐、左上角,查餘類。

《四角號碼查字法》(草案)

  一、筆形和代號 

  查字法分筆形為十種,用0到9十個號碼代表,如:

  二、查字方法 

  (一)取角順序 每字按①左上角、②右上角、③左下角、④右下角的次序取四個角的號碼。例:

  (二)取角方法 

  ①一筆可以分角取號。例:

  ②一筆的上下兩段和別筆構成兩種筆形的,分兩角取號。例:

  ③下角筆形偏在一角的,按實際位置取號,缺角作0。例:

  但“弓虧”等字用作偏旁時,取2作整個字的左下角號碼。例:

  ④凡外圍是“口門(門)鬥”的三類字,左右兩下角改取裡面的筆形。例:

  但上、下、左、右有附加筆形的字,都不在此例。

  例:

  ⑤一個筆形,前角已經用過,後角作為0。

  例:

《筆形查字法》(草案)

  一、筆形:把漢字的筆畫分成七種筆形,名稱次序如表:

  折筆以第一折為準,例如

都作正折( ), 都作反折( )。

  二、字形:把漢字的字形分成單結構的和多結構的兩類。

  單結構字──字的筆畫相交、相連:

  或者單筆與其他筆畫相配相從。

  多結構字──由幾個結構合成。

  三、查字

  ①查單結構字:取最高的三筆,按三筆的筆形或號碼查字。取筆次序以筆畫的起點為準──先高後低,同高的先左後右;

  起點相接的看終點的高低,終點又同高的再看終點的左右。

  ②查多結構字,先查字中的第一結構(即“偏旁”)。結構在字中的次序──先左後右,先上後下,先外後內。偏旁查法與單結構字同。查到字的偏旁後,再以同樣方法按字的第二結構查字。

  前三筆筆形相同的結構,按第四筆排列次序。

  筆畫分類源自清代檔案中所用的“元亨利貞”、“江山千古”等舊法,以後不斷加以改進。如1930年陳德蕓編的《德蕓字典》(良友版)分一丨丶丿㇏丿乛七類筆畫。1934年10月陳立夫編的《五筆檢字學生字典》分丶一丨丿乛五類筆畫,以每字的第一筆、第二筆、第三筆的形狀各依 丶一丨丿乛分別計算,各以5乘之,得125類。如“立”字,第一筆為丶,第二筆為一,第三筆為丶,就歸入丶一丶類。同理,“夫”字歸入一一丿類,“安”字歸入丶丶乛乛丿類等。1964年漢字查字法整理工作組也把漢字的基本筆畫分為5種,按一丨丿丶乛的順序排列(“札”字法)。這種排列順序被後來出版的多數工具書采用。

  1983年6月,根據各方面的要求,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文化部出版局又聯合召開瞭統一漢字查字法座談會,成立統一部首查字法工作組。工作組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漢語大字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編纂處、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室組成。統一部首查字法工作組根據依據字形定部、貫徹“以大包小”、”口徑一致”的原則,參照目前通行的《康熙字典》、《辭海》、《新華字典》三部辭書的部首制訂瞭一個草案共設部首201個(見表)。

漢字201部首表

  漢字查字法的整理和統一工作還在進行中。需要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