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培養音樂專門人才的高等院校之一。它的前身是1949年6月成立的西北軍政大學藝術學院,1950年改為西北人民藝術學院,1960年正式定名為西安音樂學院。第一任副院長夏康林、劉恒之,現任院長劉大冬。校址在陝西省西安市。

  學院共設作曲、聲樂、民族管弦樂器、管弦樂器、鋼琴、師範6個系,29個專業。各系本科學制4年(作曲專業5年),專科學制2年。另設附屬中等音樂學校一所,主要為高等音樂院校各專業培養預備生,學制6年。為瞭提高現現有藝術團體專業人員的素質,學院又增設瞭在職文藝幹部專修科,學制2年。

  學院設有民族民間音樂研究室,從事搜集、整理和研究西北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學院辦有學報《交響》,它是一種綜合性的學術刊物,選載和刊登學術論文、教學經驗、音樂創作以及科研成果。學院有自己的交響樂隊、民族管弦樂隊和合唱隊,並擁有一座可容納800人的音樂廳,為師生提供藝術實踐的活動場所。學校設有樂器修造工廠,承擔著各類中西弦樂器制作及鍵盤樂器、中西管樂器的維修。學院十分重視結合教學進行樂器改革,已見成效的有轉調箏和三弦胡琴。該廠生產的古箏,遠銷東南亞地區。

  據1985年統計,全院有學生453人,教職員工365人。教師中較知名的有劉大冬、王沂甫、王光耀、高士傑等。1949~1984年,學校共培養瞭各類音樂專業人才1356人,其中3~5年學制畢業生643人,1~2年制畢業生和進修生713人。從1980~1984年,有9名學生在全國性演唱、演奏比賽中獲獎;有3首大型器樂作品,在全國器樂作品評比中獲獎。

  學院經常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傢、學者、教授來院講學和演出,定期舉辦音樂會、音樂茶座,為社會服務。1983年以來,學院多次派出留學生、演奏傢、學者等出訪日本、美國、法國等國傢,進行瞭國際間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