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以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美術、文學等藝術形式,表現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戲劇情節的舞臺表演藝術。舞劇的整個創作過程比較複雜,它需要經過編劇(通常是由舞蹈編導擔任)構思或編寫舞臺臺本,作曲傢根據全劇主題和各場的規定情景作曲,美術傢根據舞劇的內容和風格設計佈景、燈光、服裝、道具、人物造型等,指揮傢處理音樂、指揮樂隊,再由編導排練演員,最後在舞臺上合成演出。舞劇中通常包括各種類型的舞蹈,如古典舞蹈、性格舞、現代舞,有時還有宮廷舞蹈、舞會舞蹈以及武術、雜技性性的舞蹈。根據劇目題材和體裁的不同,可以以某一種類舞蹈為主,其他舞蹈陪襯,也可以各類舞蹈兼而有之,競相爭艷。舞劇又由一系列舞蹈樣式所構成,有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組舞或舞蹈性啞劇。采用哪種樣式,應根據劇情需要和塑造人物的要求而定。

  舞劇,在西方統稱為芭蕾,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形成於16世紀的法國。經過400年左右的演化發展,已成為世界性的舞劇藝術形式。

  在中國,舞劇是近50年來才開始創立和發展起來的。但作為可發展成舞劇的因素,則可追源至商周年代,據《史記·樂書》記載,周滅商後,制《大武》舞,就是有詩、有樂、有舞的綜合藝術形式,而且它有一定的戲劇性質,敘述武王滅商建周的過程,歌頌武王的功德,抒發戰勝敵人的豪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的舞劇舞臺上劇目繁多,豐富多采,既有古典芭蕾名著《天鵝湖》、《吉賽爾》等,又有現代題材的芭蕾《白毛女》、《紅色娘子軍》、《魂》等;有以中國古典舞蹈為主的舞劇《寶蓮燈》、《小刀會》、《絲路花雨》等,也有少數民族的舞劇《卓瓦桑姆》和《召樹屯與楠木婼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