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奏弦鳴樂器。日本傳統撥絃樂器。三味線源於中國的三弦,於16世紀下半葉傳入日本後演變而成。一說從東南亞經沖繩傳入。音箱為4塊木板合成的方盒。前後兩面蒙貓皮或狗皮,木制柄長約100釐米,無品;附琴馬,張弦3根。定弦有3種:從低音起,按純四度、純五度定弦的稱“本調子”;按純五度、純四度定弦的稱“二上”;按純四度、純四度定弦的稱“三下”。撥子用水牛角、象牙或黃楊木等製成,彈撥用的一端呈扇形,大小不一。演奏時將三味線置於右腿上,左手撐柄,並以手指按音,技法有彈、擦擦、押、抹等。右手持撥子彈奏,有打撥、撩擦等奏法多種。三味線分粗、中、細3 種。粗柄三味線的音箱大而厚重,音色渾厚,常用於義太夫調等。中柄三味線的大小介於粗、細兩者之間,音色沉著,常用於常盤津調、清元調等。細柄三味線形小音色輕快,常用於長唄、小唄等。在日本,以三味線為主要伴奏樂器的聲樂曲統稱“三味線音樂”,但不包括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