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族民間舞蹈。亦稱旱龍船、船燈、彩蓮船等,廣泛流傳於中國各地,多在年節喜慶日子裏表演。旱船一般用竹或秫秸紮成船形,糊上紙,飾以彩綢、紙花,船形下麵用佈圍住,遮住表演者的腿腳。各地船形花樣繁多,工藝精湛。晚上表演,船上還要燃起燈燭。旱船一般長5~7尺(約1.65~2.34米),大的丈餘,船中間留有表演者站立活動的空間,用佈帶系在表演者的肩上或腰間。跑旱船起源很早,與祭祀有關。據說2000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而死,每到端午節,人們在江中賽龍船以示紀紀念。據《湖廣志》記載,雲夢縣因河淺不能競舟,便用竹和紙紮成龍船,鳴鑼擊鼓,遊行於市。這種活動流傳下來,形成瞭跑旱船。據《明皇雜錄》,唐代已有山車旱船。宋代《武林舊事》等書,則記載瞭宋時跑旱船的盛大場面。

  民間跑旱船,多扮成一對漁傢夫婦或父女,女在船中,男在船外撐篙或劃槳,表演水中行船或捕魚的勞動生活。撐船或劃槳時則做一些技巧性動作,如“虎跳”、“旋子”、“掃蕩腿”等,以示與風浪搏鬥。女的手握船舷,與腳下步法配合,表現船在旋渦和波浪中起伏。湖北的彩蓮船,別具一格,以歌伴舞,即興編唱,歌詞內容多以吉慶為主,一人領唱,眾人合唱,氣氛熱烈。北京延慶縣還有旱船會,幾十條旱船同時表演,氣勢很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