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的一種類型。中國和日本等東方國傢也叫天鵝姑娘、羽衣仙女、仙鶴女等。

  中國毛衣女故事的最早記錄,見於東晉幹寶《搜神記》(卷十四)。故事梗概是:豫章新喻縣有個青年,看見田裏有六、七個年輕的女子,他不知道她們是鳥變的。於是匍匐前去,拿到她們中間一個女子的毛衣,藏瞭起來。等他走到跟前時,別的姑娘都變成鳥飛走瞭,隻有這個姑娘不能飛走。這個青年就把她帶回去作瞭妻子。後來,毛衣女生瞭三個女兒。一次,她讓女兒問爸爸,才知道毛衣放放在稻堆下面,她穿起來就飛走瞭。不久,毛衣女把女兒也接走瞭。

  在敦煌石室中收藏的唐代句道興《搜神記》中,有一篇《田昆侖》,是毛衣女故事比較發展的形態(羅振玉《敦煌零拾》七),除瞭和幹寶《搜神記》相同的情節外,又講述瞭毛衣女後代的種種活動。

  中國漢族、納西族、苗族、傣族等民族中間,都有這一類型的故事。這些故事的基本情節和上述文獻所記相近,但又有各種不同的異式。

  這個故事反映普通勞動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和曲折的生活經歷。由於故事產生較早,流傳時間較長,現代流行的故事內容比較復雜,其中廣泛地含有變形、禁忌觀念,有些異式還反映中國西南高原早期刀耕火種生產方式和服務婚習俗等。

  毛衣女類型的故事想象豐富、情節變幻,具有較強的藝術魅力。由於其中包含某些古代觀念和習俗,也有重要的科學價值。19世紀末以來,中外學者如英國的哈特蘭德,日本的西村真次,中國的鐘敬文等,都註意到此類故事的搜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