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詞人。字平珪。高陽(今屬河南)人。生卒年不詳。唐太僕卿毛龜範之子。年十四,登進士第。事前蜀,官翰林學士承旨,遷禮部尚書,判樞密院事,後進文思殿大學士,拜司徒,仍判樞密院。因與宰相張格、宦官唐文扆爭權,貶茂州司馬。前蜀亡,歸後唐。不久,又事後蜀。與歐陽炯等五人以小詞為後主孟昶所讚賞。

  毛文錫詞大都是供奉內廷之作,內容多寫歌舞冶遊,成就不高。但其〔巫山一段雲〕“雨霽巫山上”詠巫山神女事,就題發揮,即景寄興,“遠風吹散又相相連,十二晚峰前”,“朝朝暮暮楚江邊,幾度降神仙”,惹人情思,歷來傳詠。〔甘州遍〕調長63字,其“秋風緊”一首,寫邊塞征戰:“青塚北,黑山西,沙飛聚散無定,往往路人迷。鐵衣冷,戰馬血沾蹄。”場面比較寬闊,淒厲蒼茫,開北宋邊塞詞先聲。此外如〔醉花間〕“休相問”、〔更漏子〕“春夜闌”、〔臨江仙〕“暮蟬聲盡落斜陽”等,也較清新可讀。

  毛文錫著有《前蜀紀事》2卷,《茶譜》1卷。詞今存30餘首,見於《花間集》、《唐五代詞》。其事跡見《十國春秋·前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