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典舞派之一,是印度安德拉邦的傳統舞蹈。因起源於安德拉邦的庫吉普迪村而得名。

  16~17世紀開始,庫吉普迪古典舞蹈隻以舞劇的形式進行演出。內容大多取材於印度教經典《薄伽梵往世書》中大神毗濕奴的故事。最著名的舞劇是《婆瑪·卡拉巴》,描寫毗濕奴化身黑天和他的情人婆瑪相愛的故事。舞劇中報幕員和角色對話,是庫吉普迪舞劇的另一特點。

  幾個世紀以來,庫吉普迪村的男子,特別是婆羅門種姓的男子是這這種舞劇的表演者。他們的職業就是在安得拉邦的各村巡回表演。舞劇中的男女角色,均由男子擔任。後來,庫吉普迪也流傳到印度其他一些邦。到20世紀60年代,庫吉普迪才作為獨舞形式在舞臺上表演,同時,女演員也開始登臺。所表演的獨舞節目,多選自原庫吉普迪舞劇中的片斷。庫吉普迪氣氛熱烈、活潑、動作靈巧,強調體態的曲線美,並具有特殊的音樂旋律和節奏。近年來,庫吉普迪的舞蹈傢們又整理和創作瞭一些具有庫吉普迪獨特風格的獨舞。例如:由一名女演員站在銅盤上或水罐上表演的舞蹈,以及由一名女演員邊跳邊用雙腳在舞臺上鋪的油墨佈上畫出獅子或孔雀圖象的舞蹈。

庫吉普迪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