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卡盧梭

  義大利男高音歌唱傢。1873年2月27日生於那不勒斯,1921年8月2日卒於同地。童年在教堂中歌唱,為該市著名歌手。後從師G.韋爾基內和V.隆巴爾迪。1894年在那不勒斯首次登臺並不成功。尤其是1901年在該市聖卡洛洛劇院演唱《愛情的靈丹》遭受冷遇後決心永不在該市演唱。1902年在蒙特卡洛與N.梅爾巴同臺演唱G.普契尼的《波希米亞人》獲得成功,同年又在英國科文特加登歌劇院演出G.威爾迪的《弄臣》,由此聲名大噪。此間還到過西班牙、德國、奧地利、法國、南美等地演出。1902年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登臺,直到1920年。他在該劇院共扮演過36個角色,演出達600多場次。他很少回到意大利,隻是1914年在羅馬的科斯坦齊劇院和1915年在米蘭的維爾梅劇院兩次參加義演,扮演《醜角》中的卡尼奧。

  卡魯索早期的高聲區不能運用自如,有時不得不使用假聲或把樂譜移調;但這也促使他後來發展出一種絕妙的半聲唱法,加上他那略似男中音的音色,使它不同於其他男高音。他的嗓音渾厚、輝煌,屬於抒情-迫展男高音,既有一般男高音優美悅耳的特質,又能唱出熾烈的戲劇性激情。在他全盛時期,嗓音有如洪鐘,具有非凡的力度,再加上高超的呼吸控制和早年發展的絕妙的半聲,使他對演唱諸如《阿依達》中戲劇性的拉達梅斯和《愛情的靈丹》中的內莫裡諾,均能應對自如。當《醜角》中卡尼奧痛哭流涕時,或《阿依達》最後一幕在地牢裡唱平靜而優美的二重唱,都能深深打動聽眾的心弦。有人曾問他一個偉大的歌唱傢需要具備那些條件,他的回答是:“一個飽滿的胸膛,一張大嘴,百分之九十的記憶力,百分之十的才智,大量艱苦的勞動和心中要有點東西。”他感情淳厚、富有幽默感,坦率、熱情、慷慨。他演唱態度認真,盡力把一切獻給聽眾。他認為不如此,就是對藝術的背叛。卡魯索一生演瞭50餘部歌劇。他對藝術歌曲和那不勒斯民歌的演唱造詣很深,他在歌唱方面的成就對世界聲樂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他是第1個錄制唱片的意大利男高音,錄有250餘張唱片,被譽為聲樂史上傑出的男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