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曲傢。1837年6月23日生於新奧爾良,1892年5月6日卒於巴黎。他父親是一位作曲傢。吉羅12歲到巴黎,1852年回新奧爾良上演他的歌劇《大衛王》。1854年又到巴黎,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是A.F.馬蒙泰爾、E.L.阿萊維的學生,與G.比才同學。1858年獲鋼琴演奏1等獎。1859年獲羅馬大獎。在羅馬又與比才相遇,兩人結為密友。比才去世後,他為《卡門》在維也納的上演(1875)加寫瞭宣敘調以代替原來的對白,還改編瞭比才的《阿萊城姑娘》第2組曲。他自自己主要從事喜歌劇的創作,如《塞爾維》(1864)、《皮科利諾》(1876)等,當時很受歡迎。他繼承瞭D.F.E.奧貝爾的傳統的歌劇寫法,音樂風格輕巧,節奏生動,織體清晰,雖然曲調有時缺乏獨創性,但和聲與配器相當清新。從1876年起吉羅在巴黎音樂學院任作曲教授,並寫瞭一系列管弦樂作品,如《阿爾泰韋爾德序曲》(1882)、兩部管弦樂組曲(1871、1886)、交響詩《狩獵幻想曲》(1887),對19世紀70年代的法國交響音樂起瞭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