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主要聚居在中國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其餘散居於保山、龍陵、鎮康等縣。多數分佈於山區,與景頗、傈僳、漢、佤等民族交錯聚居;少數住壩區,與傣族為鄰。人口12295人(1982年統計)。德昂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語支。德昂族的支系較多,有佈離、來弄、阿亮、若賣、若靜、若困、若博、若因等,信仰小乘佛教。德昂族音樂主要是民間歌曲,有山野間唱的歌、情歌、婚嫁歌等。

  山野間唱的歌歌 一般不在傢裡唱,多在田間勞動、山中砍柴、放牧時唱,內容較廣泛,有見景生情的抒懷,也有男女青年的情歌對唱等。曲調類似漢族的山歌,節拍多為混合節拍,速度較自由。

德昂族青年吹奏牟來

  情歌 各支系有不同稱謂的曲調,如若靜支的“若格木外”(意為對唱的話),來弄支的“色克”等,多用於表達愛情,有男女初見唱的贊美歌,相互問答的對答歌,表示思戀的想念歌等,也可唱其他內容。

  婚嫁歌 若靜支稱“格坎”,意為“寶帶”,象征男女永不分開。來弄支和若博支稱“純幸”,意為祝福的歌,內容為對新婚夫妻的祝願,或囑咐將要出嫁的女兒。來弄支的“純幸”,旋律較為樸實;若博支的“純幸”和若賣支的“蘇動”的旋律則多裝飾,並有輕柔的顫音。如下例:

婚嫁歌《格坎》

  此外,還有老年人求神賧佛對唱的“格厄不勒”(意為做功德歌)以及哄娃娃調等。

  德昂族的上述歌種,在不同的支系之間,存在著多種情況。有些流傳於某幾個支系間不同名稱的歌,實際上是同一曲調的變體;有些相似的歌調,在不同的支系中所唱的內容卻不同;還有某些歌,隻流傳於個別支系中。歌詞多數是5字體。歌曲的結構,有一個樂句的變化反復,有上下句結構,也有3個樂句或4個樂句為一段的。節奏一般較自由,常出現不規則的交錯節拍。

  德昂族的民間樂器有吹管樂器牟來、畢郎叨、大鼓、象腳鼓、鋩鑼、镲等。牟來曲多來自民歌,音調優美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