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社團。前身為1916年秋成立的以活躍課餘生活為宗旨的北京大學音樂團。不久改名北京大學音樂會,分國樂、西樂2部,進行過一些演出,但組織和活動都比較簡單。1919年1月在此基礎上成立瞭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由校長蔡元培任會長。初建時,該會宗旨為“研究音樂,陶養性情”;1920年10月修訂章程,改宗旨為“研究音樂,發展美育”。參加該會的會員為校內外愛好音樂的人士,初有30多人,後增至200多人。設鋼琴、提琴、古琴、絲竹、昆曲5組,後又增設唱歌班。古琴組附設設中樂唱歌班,絲竹組附設絲竹改進會。各組分別教習,先後有蕭友梅、楊仲子、王露、趙子敬、陳仲子、查士鑒、楊昭恕及一些外籍教師共10餘人受聘為導師。1921年增設樂隊組(西洋管弦樂),並籌備成立皮簧組。該會不僅為本會培養音樂人才,還舉辦“特別班”,為外省培養出一批音樂師資。在成立近3年時間裡,舉行過30多次音樂演出,編輯出版瞭當時影響最大的音樂期刊《音樂雜志》,在發展音樂教育、傳播音樂知識和推動社會音樂活動等方面,都起瞭重要作用。1922年12月,在音樂研究會基礎上成立瞭北京大學附設音樂傳習所,該會遂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