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倫·凱

  瑞典作傢、婦女運動活動傢。其父是激進的國會議員。她自幼生活在富有自由思想的傢庭環境中。青年時期愛好文學,曾隨同父親漫遊歐洲許多國傢。一生主要從事寫作和社會宣傳活動,其中心內容是婦女解放和兒童的權利及教育問題。主要著作有《兒兒童的世紀》(1909)和《婦女運動》(1912)等。

  愛倫·凱批判教育工作中不顧年齡特征,強迫兒童屈從於成人的意志,限制兒童興趣和活動等弊病;宣傳資產階級的自由教育,主張按照J.-J.盧梭的自然教育原則改革教育,培養有理想和富於創造精神的“新人”。她認為理想的教育應該盡量減少外來的幹涉和壓制,任兒童天性的自然發展;理想的學校應該廢除班級制度、教科書和考試,一切活動都以兒童為中心。兒童可按性格和興趣的不同結為小組,自選圖書進行自學;為發展兒童的能力,學校應設立手工場,便於兒童進行多種獨立活動。教師的任務在於為兒童創造一個適宜的環境,讓兒童通過充分的自由活動獲得經驗,得到發展。愛倫·凱反對體罰。她認為,成年人和教師應該依靠大腦而不是利用手臂去教育兒童,體罰的嚴重危害及於雙方:一方面,體罰造成的恐懼感,會扼殺兒童的活動熱情、冒險精神及對於發明活動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從而形成一種奴隸性;另一方面,教師和成人使用體罰,非但無益於磨煉工作中的耐心和誘導能力,反而會堵塞智慧的發展。乞靈於體罰,正表明教育方法上的破產。愛倫·凱希望,實現瞭教育改革的20世紀,將成為“兒童的世紀”──一個成人研究瞭解兒童的特點,保衛兒童天真純樸的自然本性,並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教育的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