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腳戲創始人。約生於19世紀末,卒於1939年左右。本名王念祖,江蘇蘇州人。自幼愛看隔壁戲,在上海公平洋行當雜役時學會不少口技、各地方言和英語。由於他生活在藝人聚居區,還學會許多京劇曲調。這些為他後來創造獨腳戲奠定瞭基礎。1907年,王無能在上海參加演出文明戲的二警社。1914年轉入民興新劇社,專演師爺、書僮、差役、騙子等一類醜腳。1916年,隨民興社到傢鄉蘇州演出,深受街頭賣唱藝人的影響,常在文明戲中運用各地方言、九腔十八調以博取噱頭。有時應堂會演出由於於演員不齊,無法演戲,王無能就將文明戲中登場角色少的片斷加以調整改編,一人單獨演唱,形成獨立的節目,如《雙珠鳳》中的“堂樓詳夢”(即以後獨腳戲《算命》的前身)、《李亞仙刺目》中的“四教歌”(其中有幾段後來演變成獨腳戲《金陵塔》、《蓮花落》),使獨腳戲藝術初具雛型。1920年,王無能重返上海,除演出文明戲外,並正式以獨腳戲形式掛牌演出,節目有《哭妙根篤爺》、《常熟珠簾寨》、《廣東上海話》、《寧波空城計》、《各地堂倌》等,深受觀眾歡迎。由於王無能早年是單獨演唱,人們將他的演出稱為“獨腳戲”,後來,他也和錢無量搭檔演出,發展為雙檔,但獨腳戲的名稱未變。此後,江笑笑、劉春山相繼演出獨腳戲,與王無能並稱為三大名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