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故事”的一種。中國在先秦就有《使妻做袴》(《韓非子·外儲說》)的故事記錄。後漢有《癡婿吊婦翁》(邯鄲淳《笑林》,《太平廣記》引)。“五四”以後,在《民間文藝》等刊物上,不斷登載呆女婿故事。林蘭編有《呆女婿的故事》專集。

  這類故事可分三大類,一是嘲笑真正的愚人,來作為鑒戒的(見《傻子上壽》)。二是講述呆女婿得勝的故事。如一故事說:呆女婿去嶽父傢上壽前,妻子讓他出外學話。到嶽傢時,依照學來的三句話,三次戰勝別人對他的捉捉弄、刁難(見《三女婿拜壽》)。三是贊美瞭真智假愚的“呆女婿”。如有的故事講有錢有勢的嶽父及大女婿、二女婿瞧不起三姑爺,欲借宴席上賽詩來難為他,結果被認為呆的女婿卻當場戰勝他們,表現出真正的智慧。它反映瞭中國封建社會的下層人們對傢族、門第觀念和舊禮教的蔑視,以及對真正“智”、“愚”的是非觀念。

  有些呆女婿故事存在著低級趣味,既反映瞭小農經濟地位在思想上的局限,也包含有封建階級及其文人對下層勞動者的醜化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