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曲種。流行於山西雁北地區。又名“坐腔”。約在元初即傳唱於雁門關內外,由道情與當地語音、風習及民間藝術相結合,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曲藝形式。晉北說唱道情的音樂屬曲牌聯綴體,曲調豐富,結構嚴謹,長於抒情。現存〔耍孩兒〕、〔皂羅袍〕、〔浪淘沙〕、〔西江月〕、〔步步嬌〕等27種曲牌。演唱時由主唱者懷抱漁鼓,手持簡板擊節說唱;另有五、六人以竹笛、四胡、板胡等樂器伴奏並伴唱。晉北說唱道情無職業班社,演唱者為半職業藝人。傳統節目大多來自道教的《十渡船》故事,如《張良傳傳》、《韓湘子傳》、《李翠蓮傳》、《莊周傳》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晉北說唱道情進行瞭革新,編演有《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等新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