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宋代以後屬於某一宗族所共有的土地。在不同地區有不同名稱,江浙多稱義莊義田,兩廣和福建稱為祖嘗嘗業嘗祖,江西和安徽謂之公堂田,兩湖呼為祠產祀產祭產等。族田的設立,始於北宋范仲淹在蘇州購置的的范氏義莊,明清時成為普遍的傢族組織因素。族田是“敬宗收族”的物質基礎,不能買賣,族田的積累可以濟貧。按用途可分為3類:①贍族類。稱為贍族田,又稱義莊、潤族田、義田等。收入用於給族人發放義米、冬衣,資助族人求學、赴考,補助族人籌辦喜事、喪事。②祭祀類。名目有祭田、墓田、醮田、祭祀公業、祭產、祀產等,專門用於資助祭祀列祖列宗或某位祖先。③助學類。稱學田書田、書燈田、義學田、義塾田、助學田、賢田、奪錦田等,收入主要用於延師辦學,資助族內子弟赴考,供考取功名的子弟辦席慶賀。族田的經營方式以出租為主。多數傢族實行族外租,本族成員不得承租本族土地。族田名義為一族共有,實際常被族長和富有的管理人員把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