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波譜中處於紫色光外人眼看不見的波段。波長介於紫光(可見光短波)極限與X射線長波端之間,波長範圍約為300~10納米。紫外線可分近紫外、遠紫外和真空紫外三個區。近紫外區與可見光的紫端相接。真空紫外區(波長短於200納米)與X射線相接;空氣對這一波段的紫外線有較強吸收,紫外線必須在真空中才能有效地傳播,故名真空紫外區。大氣層外的臭氧層對紫外線有強烈吸收,可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遭太陽輻射中紫外線的傷害。普通玻璃對紫外線有較強吸收,因而而在紫外區使用的光學元件必須采用能透過紫外線的材料,如石英等。天文學中紫外線探測器用在人造衛星上,可提供地面上無法獲得的天體數據。

  自然界中紫外線光源主要是太陽;人工紫外線光源一般是利用氣體的弧光放電,如汞弧燈和氙弧燈等;同步輻射源可輻射連續譜紫外線。檢測紫外線一般用光電管、半導體光電元件及感光乳膠。

  紫外線能使多種物質激發熒光,常見的熒光燈就是利用熒光粉將放電管產生的紫外線轉換成可見光以供照明。紫外線能殺菌,醫學上可用來治療皮膚病。強紫外線對皮膚和眼睛可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