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人。字子沅。安徽太湖人,祖籍湖北。生於湖南沅陵。1919年入清華學校。1922年始在《小說月報》發表新詩,並加入文學研究會。1927年赴美留學。其間,因受歧視激發民族自尊心,數次罷課退學。1929年學業未完便回國,應聘為安徽大學英文系主任。1932年夏因與校方不和辭職,輾轉漂泊,以寫詩賣文為生,生活困窘。1933年12月5日晨,乘船由上海往南京途中投江而死。

  朱湘初期詩作多收於詩集《夏天》(1925)中,1925年加入聞一多、徐志摩等新月派詩人行列,提倡格律詩運動。詩集《草莽集》(1927)清麗工整,音調和婉,標志其詩作日趨成熟。代表作《葬我》、《搖籃歌》、《采蓮曲》等註重融匯古典詞曲韻律之長,清緩動聽,體現瞭新詩的音樂美。他還曾致力於長詩創作,名作有《王嬌》、《貓誥》等。為探索新詩格律,曾對西方多種詩體進行嘗試。《石門集》(1934)收錄有70餘首十四行體詩。還寫過不少散文、詩評,並譯介外國詩歌名作。著作還有:詩集《永言集》(1936),散文和評論《中書集》(1934)、《文學閑談》(1934),書信集《海外寄霓君》(1934)、《朱湘書信集》(1936),譯作《番石榴集》(193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