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共產黨之間在意識形態上發生的激烈的爭論。1956年蘇共20大批判史達林後,圍繞對史達林的評價,中蘇兩黨開始出現分歧。隨後中蘇兩黨圍繞如何處理各國共產黨之間和社會主義國傢之間的問題出現裂痕,分歧逐漸擴大。1961年蘇共22大以後,蘇共領導人及在其控制下的一些國傢的共產黨發表多種決議和文章,攻擊中國共產黨。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從1962年12月到1963年3月連續發表文章,予以答復和反駁。這些文章還留有餘地,沒有公開點名。。1963年3月,蘇共中央致信中共中央,提出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的看法。6月,中共中央發表《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建議》的復信,就國際共產主義總路線、時代特征及主要矛盾,如何對待社會主義陣營、帝國主義、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無產階級革命和專政、戰爭與和平、斯大林評價、反對個人崇拜等問題,表明瞭立場。7月,中蘇兩黨舉行莫斯科會談,蘇共又不顧事先的協議,擅自發表公開信,對中共復信進行全面攻擊。中蘇爭論進一步公開化。1963年9月至1964年7月,中共中央以《人民日報》和《紅旗》雜志編輯部名義,先後發表9篇評蘇共中央公開信的重要文章,點名批判蘇共中央的“修正主義路線”,並且總結瞭社會主義國傢中出現“和平演變”的教訓。1964年10月蘇聯主要領導人N.S.赫魯曉夫下臺,繼任的蘇共中央領導人仍然堅持過去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老子黨做法,終於導致兩黨關系徹底破裂,並且發展為兩國關系全面惡化。中蘇兩黨論戰,直接導致瞭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許多國傢的共產黨的分裂,帶來瞭嚴重的後果。歷史證明,一個黨根據已有的公式或定性的方案,去評價外國黨的是非,是行不通的。各國黨的國內方針和路線是對還是錯,不應該由別人寫文章來肯定或否定,隻能由那裡的黨、人民,歸根結底由他們的實踐作出回答。

1963~1964年中共中央以《人民日報》編輯部和《紅旗》雜志編輯部的名義發表瞭九篇評蘇共中央公開信文章

   1989年,鄧小平與M.S.戈爾巴喬夫談話時說:“……六十年代前半期,中蘇兩黨展開瞭激烈的爭論……經過二十多年的實踐,回過頭來看,雙方都講瞭許多空話。”“現在我們也不認為自己當時說的都是對的。真正的實質問題是不平等,中國人感到受屈辱。”

  

推薦書目

 吳冷西. 十年論戰: 1956–1966中蘇關系回憶錄.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