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技演出團體。195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在北京組建。當代中國規模最大,品種最全,藝術水準一流的國傢級雜技團。1950年8月27日,文化部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批示,著手組建國營雜技團體。由文化部、戲曲改進委員會、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負責從上海、天津、北京、武漢、瀋陽以及河北省吳橋等雜技基礎較深厚的地方,推薦一批知名雜技藝人來北京會試,挑選出一批技藝基礎較好的演員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雜技節目留京集訓,有關玉和等人的《地圈》、佫佫樹旺的《耍花壇》、金業勤、金淑琴等人的《車技》、楊小亭的《古彩戲法》等13個節目,經整理、革新、編排,使傳統雜技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出現在舞臺上。1950年10月上旬,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傢領導人出席觀看,認為這臺節目既富有濃鬱的民族特色,又表現瞭翻身人民的精神面貌,同意由這批藝人組成一個雜技團。周恩來稱這臺晚會為“雜技晚會”,將這個演出團命名為中華雜技團(1953年改名為中國雜技團)。中國的第一個國營雜技團由此誕生。同年10月下旬,應蘇聯、波蘭政府的邀請,中華雜技團赴蘇聯、波蘭進行友好演出。這是新中國派往國外的第一個大型雜技藝術團。訪問演出受到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

中國雜技團《轉碟》演出照

  50多年來,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方針的指引下,在周恩來總理:“雜技要給人以美的享受,給人以愉快的感染,不能用畸形人、生理刺激來吸引觀眾”指示引領下,中國雜技團對傳統節目進行全面的提高,同時大力鼓勵創新,創作瞭一大批富有濃鬱民族特色又充滿時代氣息的雜技精品,如:《頂花壇》、《小武術》、《耍花盤》、《抖空竹》、《舞飛叉》、《打花棍》、《踢毽子》、《鉆地圈》、《繩鞭技巧》、《大武術》、《大跳板》、《車技》、《雜拌子》、《手技》、《古彩戲法》、《小魔術》、《搶椅子》、《飛車走壁》、《雙人空竹》、《少年花壇》、《椅子頂》、《13人頂碗》、《軟鋼絲》、《移形換影》、《集體車技》等雜技、魔術節目;1958年組建馬戲隊,發展瞭《集體馬術》、《馬上手技》、《馴駱駝》、《馴猴羊》、《馴馬》、《馴熊》、《馴小狗》、《空中飛人》、《蹦床飛人》等馬戲、高空節目。該團已擁有的雜技、魔術、馬戲、滑稽等100多個節目,其中有30多個節目在國際、國內重大雜技賽事中獲得金獎。20世紀80年代以來陸續推出《唐人百戲——中華魂》《老北京天橋民俗風情》、《中華神韻》、《東方神奇藝術》等主題雜技晚會,在國內外演出受到觀眾的高度評價。建團以來,該團足跡遍及祖國各地和世界80多個國傢和地區,為傳播中華文化,增進中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作出瞭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