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學科技工作者的群眾性學術團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宗旨是團結、組織中國化學工作者,促進中國化學科學和技術的普及、推廣、繁榮與發展,提高社會成員的科學素養,促進人才的成長,發揮化學在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和高新技術創新中的作用,為使中國化學科學躋身國際先進行列而不懈努力。於1932年8月4日在南京由王箴、王璡、戈福祥、吳承洛、李方訓、邵傢麟、倪則塤、張江樹、張洪沅、陳裕光、曾昭掄、鄔保良、黃新彥、葉嶠、戴安邦等45人發起成立。1950年遷至北京。。學會曾於1959年6月與中國化工學會籌備委員會合並,改稱中國化學化工學會,1963年又分為化學、化工兩個學會。

  學會的最高權利機構為代表大會。學會設理事會,每四年改選一次,2007~2010年為第27屆理事會,現任理事長白春禮。現有會員5萬餘名,團體會員60餘個。理事會下設無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高分子、應用化學、化學教育7個學科委員會;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催化、晶體化學、色譜、流變學、計算化學、光化學、電化學、理論化學、熱力學與熱分析、有機固體、有序分子膜、有機分析化學、化學生物學、環境化學、膠體與界面化學、分子篩和綠色化學18個專業委員會,以及組織、學術交流、國際事務、化學名詞、科學普及、編輯出版、化學獎勵、產學研合作與促進8個工作委員會。

  1949年以前,學會每年舉行一次年會;嗣後,除年會外,主要開展二級學科論文報告會和專題研討會等學術交流活動。學會每年主辦學術活動約30項,國際交流活動5~10項,參加活動約1萬人次。自2004年起,正式恢復學術年會活動,年會每雙年舉行,2008年為第26屆。近三屆年會參加人數已達2 000~3 000人,交流論文達3千篇。

  學會於1979年加入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1984年加入亞洲化學學會聯合會(FACS),已參加國際組織6個,與許多國傢的化學會組織建立瞭聯系。中國化學會組織或與國際組織聯合組織瞭大量的系列性國際會議,如IUPAC的34、40屆學術大會、第4屆亞洲化學大會等。自1979年以來,接待外國學者及代表團來訪,累積人數已超過1萬人次。與中國臺灣學者建立瞭多學科的雙邊交流。

  中國化學會主辦期刊21種,其中英文刊4種,即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化學學報》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化學通報》、《高分子學報》、Chinese Polymer Science、《高分子通報》、《物理化學學報》、《催化學報》、《電化學》、Journal Molecular Science、《無機化學學報》、《分析化學》、《色譜》、《有機化學》、《應用化學》、《燃料化學學報》、《結構化學》、《大學化學》、《化學教育》和《化學通訊》等。還組織出版科普及專著書籍。其中有11種期刊被SCI收錄。由中國化學會和日本化學會發起,中、日、韓、印四國於2006年7月創辦瞭Chemistry——An Asian Journal

  學會重視化學教育和化學普及,組織瞭大、中學化學教育學術交流會、專題學習班和科普講座。學會自1984起,開展全國青年化學競賽和化學夏令營的活動,後演變為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參加人數超過10萬人/年。自1987年起,派團參加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取得優異成績。1995年,主辦瞭第27屆競賽。還主持瞭中國的化學名詞和術語的統一工作。1983年創立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金,嗣後與國內外石化集團、英國皇傢化學會以及國際出版集團共同設立青年、學科獎勵共1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