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綜合性國傢博物館。該館歷史與藝術並重,集徵集、收藏、研究、考古、文化交流於一體。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2003年2月28日正式成立,隸屬文化部。是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基礎上組建的一座以歷史與藝術為主、系統展展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前身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1949年10月1日,更名為國立北京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前身為1950年3月成立的中央革命博物館籌備處。1958年8月,國傢決定建立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1959年8月,兩館大樓落成,同年10月1日開放。2007~2010年,中國國傢博物館進行改擴建,竣工後館舍總面積19.19萬平方米,有展廳49個。

中國國傢博物館外景

  中國國傢博物館擁有藏品100餘萬件,包括古代文物和近現代文物。在中國古代文物藏品中有一大批膾炙人口的國之重器,多是中國歷史教科書必選例證。如:“北京人”的石器、骨器和使用火的證據,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陶梟鼎,商代的司母戊鼎、四羊銅尊,西周的利簋、大盂鼎、虢季子白盤,漢代的錯銀犀牛尊,隋代趙州橋的石雕欄板,唐代的駱駝載樂俑,元代的復式銅壺滴漏,定陵出土的明神宗萬歷孝敬皇後鳳冠和清代乾隆皇帝錦盔甲等。特別是青銅器與歷代中國貨幣,無論在品位還是數量上均在全國名列前茅。在中國近現代文物藏品中也有許多珍品。例如:林則徐等給道光皇帝的關於銷毀鴉片經過的奏折,廣州三元裡人民抗英旗幟、武器及戰利品,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的手書、誓詞,最早出版的《共產黨宣言》中譯本,中國工農紅軍的旗幟、佈告、武器,1949年9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簽到簿、投票箱,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銅印,毛澤東主席親手升起的第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等。

  中國國傢博物館通過常設陳列,全面、系統地展現中華民族的歷程,展現古老的中華文明,展現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同時,舉辦包括藝術品在內的多種專題展覽,並配合重大紀念活動,舉辦各種特展。成為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於一身,歷史性、文化性、藝術性兼備的國傢博物館。中國國傢博物館定期出版學術刊物《中國歷史文物》(雙月刊)。

  中國國傢博物館具有田野考古、水下考古和遙感與航空攝影考古三方面的研究能力。所設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和遙感與航空攝影考古研究中心,目前是中國僅設的高科技考古專業機構。在田野考古研究方面,參與瞭河南、山西等地區探索夏文化所進行的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特別是對山西夏縣的東下馮遺址、垣曲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商代古城,江蘇連雲港孔望山遺址群,寧夏菜園遺址的多年發掘,以及對河南澠池班村仰韶文化遺址的多學科綜合考古研究,取得瞭豐碩成果。水下考古研究自1987年組建後,即與日本合作,對中國南海海域的宋代沉船“南海一號”進行調查、發掘,取得瞭重大進展。遙感與航空攝影考古研究自1997年開始,已經進行瞭洛陽漢魏故城、邙山北宋皇陵,以及內蒙古東部地區元上都、遼上京、遼祖陵等古代大型遺址的航空攝影考古勘察。在文物保護科技領域具有一批有各方面專長的專業人員和充實的實驗室設備,特別是對金屬質地文物的檢測、修復和保護,以及古代書畫臨摹裝裱等方面具有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