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歷史潮流的階級推翻阻礙社會前進的統治階級的政治統治,以一種政治制度代替另一種政治制度的激烈變革。政權問題是一切政治革命的根本問題,國傢政權從一個階級手裏轉到另一個階級手裏,是政治革命勝利的基本標誌。國傢政權是一種物質的、暴力的機構,在大多數情況下,政治革命都是採取暴力革命的方式,其中比較典型的方式有起義、暴動、戰爭等。

  政治革命的深刻根源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當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準後後,舊的生產關系已經容納不下新的生產力,而舊的上層建築特別是國傢政權則極力維護舊的生產關系,於是推翻舊的國傢政權就成為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務。政治革命的直接原因是社會的政治制度混亂、政府無能、政治腐敗,造成社會矛盾尖銳化。政治革命的直接目的是改變現有的政治秩序,建立一種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新秩序。政治革命能否取得勝利取決於當時的革命形勢。當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已經激化,統治階級不能照舊維護自己的統治,被統治階級不能照舊生活下去,被統治階級形成瞭革命的意識並建立瞭自己的革命組織,制定瞭正確的革命戰略和策略,政治革命才能取得最終勝利。

  政治革命歸根到底是要改變不同階級間的經濟利益關系。而要改變經濟利益關系,就必須改變舊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建立新的生產資料所有制,變革社會經濟制度,以推進生產力的發展。因此,政治革命與以改變生產關系為基本內容的社會革命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一場政治革命往往同時又是一場社會革命。政治革命通過改變政治關系為社會革命開辟道路,社會革命則以改變生產關系來鞏固政治革命的成果。政治革命是社會革命的前提,社會革命是政治革命的歸宿。政治革命是政治進步和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