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打擊戰役戰術縱深內的目標和直接支援己方部隊戰鬥行動的各類導彈。有的國傢稱戰役戰術導彈。包括除戰略導彈外的所有導彈。

圖1 俄羅斯“伊斯坎傑爾”地地戰術導彈

  戰術導導彈首先由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研制成功並投入使用。戰後,戰術導彈得到瞭迅速發展,在多次局部戰爭中被廣泛使用,是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武器,其裝備水平已成為軍隊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戰術導彈種類繁多,用途廣泛,有打擊地面目標的地地導彈(圖1)、空地導彈、艦地導彈(圖2)、潛地導彈、反雷達導彈和反坦克導彈等,有打擊水域(水面與水下)目標的岸艦導彈、空艦導彈、艦艦導彈、潛艦導彈和反潛導彈等,有打擊空中目標的地空導彈、艦空導彈和空空導彈。戰術導彈主要用於打擊戰役戰術縱深內的導彈陣地、炮兵陣地、集結的部隊、機場、港口、交通樞紐、指揮機構、坦克、艦艇、飛機、雷達、後勤供應基地等目標,直接支援己方部隊作戰或獨立遂行作戰任務。制導方式多種多樣,因打擊目標不同,制導系統組成特點亦各不相同。地地戰術彈道導彈常采用自主式制導系統或GPS全球定位復合制導系統等,有的還帶有末制導系統。地空導彈、艦空導彈和空空導彈常采用尋的、遙控或復合制導系統。反艦導彈大多采用復合制導系統。戰術導彈射程遠近不一,根據作戰任務的不同,近者數十米,遠者數十千米至數百千米。戰術導彈的動力裝置有固體火箭發動機、液體火箭發動機、空氣噴氣發動機和組合發動機等,戰鬥部有常規、核、化學、生物和復合戰鬥部等。

圖2 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

  戰術導彈的發展趨勢是改進制導技術,實現微電子化、精確化、智能化;提高復雜環境下的適應能力、突防能力、生存能力和抗幹擾性能;應用模塊化設計技術,實現標準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研制新型戰鬥部,提高威力;簡化導彈結構,減小尺寸和質量;發展新型動力裝置;簡化發射裝置和設備,提高機動和快速反應能力;降低全壽命成本及提高導彈工作的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