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戰鬥的方法。主要內容包括:基本原則,以及兵力部署、協同動作、戰鬥指揮、戰鬥行動的方法和各種保障的措施。按戰鬥基本類型分為進攻戰術和防禦戰術;按參戰軍種、兵種分為合同戰術、軍種戰術、兵種戰術、專業兵戰術;按規模分為兵團戰術、部隊戰術、分隊戰術等。

  “戰術”一詞,較早見於中國南朝梁沈約《宋書·索虜》中的“而自宋末以來,並有賢才狡算,妙識兵權,深通戰術”。在歐洲一些國傢傢,“戰術”一詞,大多源於希臘文的taktika,意為佈陣的藝術。

  形成和發展 隨著戰鬥的出現而產生,隨著軍事技術的進步和戰鬥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由古代徒兵方陣戰術逐漸演變成諸軍種、兵種合同戰術。

  公元9世紀以前的戰術 開始是由狩獵技藝演變過來的。相傳中國遠古時期黃帝打敗蚩尤的涿鹿之戰,出現瞭原始的戰陣,產生瞭早期的戰術。冷兵器時期,戰鬥以使用石器和金屬戈、矛等兵器格鬥為基本特征,敵對雙方列成方陣進行對抗是戰術最初的表現形態。公元前11世紀,車戰戰術成瞭主要代表。前6世紀以後步兵和騎兵的興起,使密集集團的方陣向多種陣形演變,產生瞭奇正戰法。在水戰、海戰戰術方面,各國的木質船最初以劃槳為動力,接舷戰戰術和撞擊戰術先後問世。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軍利用散兵線戰術進攻土耳其軍隊

  10~19世紀的戰術 10世紀,中國將火藥用於作戰。13世紀,中國蒙金戰爭中出現瞭炮軍,創造瞭以火力殺傷與白刃格鬥相結合的戰術。14世紀上半葉,軍隊中火器大量使用,戰鬥隊形由大陣趨向小陣,密集趨向疏散。1631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佈賴滕費爾德戰役及中國後金軍在大凌河之戰中,創造瞭集中使用火炮的戰法,早期炮兵戰術從此產生。17世紀上半葉,在歐洲一些國傢,由於火槍、火炮的改進和火炮運動性能的提高,戰鬥隊形縱深進一步縮小,形成瞭線式戰術。隨著一些國傢海軍風帆戰船噸位的不斷提高和大口徑火炮的裝備,海戰中戰列線戰術逐漸被采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軍隊實行瞭義務兵役制,克服瞭線式隊形兩翼薄弱、不便於機動等弱點,又創造出縱隊戰術。19世紀中葉後,隨著後裝線膛槍的廣泛使用,軍隊武器的殺傷力大為提高,開始出現散兵線戰術。由於各國海軍風帆戰船逐漸更新為蒸汽鐵甲艦,艦上裝備瞭水雷和魚雷,機動力和火力都大為增強,艦艇機動戰術取代瞭戰列線戰術。

  20世紀以後的戰術 進入20世紀後,各種飛機運用於戰鬥,空軍戰術產生;航空兵支援地面部隊戰鬥和地面部隊對空防禦的出現以及潛艇和飛機用於海上戰鬥後,戰術開始進入具有立體性質的階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種遠程火炮、坦克、工程機械和電子通信器材相繼用於戰鬥,產生瞭裝甲兵戰術、防化兵戰術、通信兵戰術、炮兵戰術和工程兵戰術並得到迅速發展。在戰鬥中把步兵、炮兵、坦克兵、航空兵、空降兵、工程兵、通信兵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統一指揮和計劃下協調一致地行動,合同戰術應運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坦克、火炮、飛機的改進和大量使用以及空降兵和電子對抗手段的廣泛運用,軍種戰術、兵種戰術進一步完善,合同戰術得到瞭全面發展。戰後,一些國傢軍隊相繼裝備瞭核武器、導彈、步兵戰車、直升機和新型電子對抗器材,戰鬥方法發生瞭重大變化。進攻時,集中優勢力量特別是火力和電子對抗力量,對對方全縱深進行猛烈的打擊和壓制,多從行進間發起攻擊,並與空降兵垂直包圍相結合,實施全縱深攻擊,殲滅防禦之敵。防禦時,組成全縱深區域式整體防禦體系,集中力量重點抗擊,防、抗、襲、反緊密結合,挫敗對方的進攻。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術 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期處於以劣勢裝備同優勢裝備之敵作戰的狀況,經過數以萬計的大小戰鬥,創造出瞭一套以靈活機動為特色的人民戰爭戰術。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采用的基本戰術是襲擊。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的基本戰術仍然是襲擊,但樣式和方法更加靈活多變,進一步發展瞭襲擊戰法,創造瞭地雷戰、地道戰等戰法。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隨著武器裝備的改善,把運動戰和陣地戰緊密結合,基本打法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隨著兵種的增多和發展,形成和發展瞭諸兵種合同戰術。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又創造瞭許多新的戰鬥方法,具有明顯的現代戰術特征。進攻時,針對敵方擁有空中優勢和火力強、機動快等特點,廣泛運用小包圍、打小殲滅戰的方法,殲滅堅固陣地防禦之敵;防禦時,建立以坑道為骨幹與野戰工事相結合的支撐點式縱深防禦體系等,頑強抗擊敵進攻。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戰術理論研究和保衛領空、領海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中,不斷發展瞭軍種、兵種戰術和合同戰術,整體合同、縱深立體、重點打擊的基本戰術思想和全縱深攻擊戰術與全縱深整體防禦戰術逐步形成。

  基本原則 自從戰術產生以來,世界各國軍隊從不同角度和側面提出過許多原則,帶有共同性、穩定性並在現代條件下仍然運用的基本原則有以下幾方面。

  目的明確 消滅敵人,保存自己,是戰鬥的基本目的。進攻和防禦是達成戰鬥目的的基本手段。進攻是消滅敵人的主要手段,防禦是保存自己和輔助進攻的一種手段。現代戰鬥中,須充分發揮各種武器裝備的效能,靈活運用各種戰法,勇敢頑強、堅決積極,最大限度地殲滅敵有生力量;同時,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特別是加強對核、化學、生物武器和精確制導武器的防護,盡可能保存自己的力量。

  知彼知己 知彼知己是正確指導戰鬥的基礎。熟識敵對雙方各方面的情況,從中找出行動的規律,用於指導自己的行動,使主觀指導符合客觀實際。現代條件下,須運用各種偵察手段,不間斷地查明敵方情況,掌握己方情況,熟悉戰鬥環境。在此基礎上,對各方面的情況進行綜合比較、分析,正確定下決心,確定能揚己之長、擊敵之短的戰法,制訂周詳的戰鬥計劃,並在戰鬥中不斷掌握戰場情況的發展變化,適時修改計劃或定下新的決心。

  集中力量 集中優勢力量,是克敵制勝的根本方法。現代條件下,無論進攻或防禦,均在主要方向上和重要時機,集中強大的兵力、火力,縱深疏散配置。進攻時,集中火力和電子對抗力量對主要方向之敵全縱深實施打擊和壓制、幹擾;將主要兵力突然迅速地集中於主要突破地段上,以地面攻擊與空中突擊相結合的方法,突破敵人防禦,對敵實施分割包圍、立體封鎖、全縱深攻擊,各個殲滅。防禦時,集中主要兵力、火力和器材於主要防禦方向,組成全縱深整體防禦體系;集中火力突擊主要方向上的敵人,以主要兵力堅守主要陣地,適時機動兵力、火力和障礙器材,增強主要方向上的防禦,並以積極的反沖擊、反擊行動挫敗敵人的進攻。

  主動靈活 主動權是軍隊行動的自由權,靈活是自覺能動性在戰鬥中的表現。力量的優勢是爭取主動的基礎,正確的主觀指導、靈活地使用兵力和變換戰術,是奪取和保持主動、克敵制勝的重要條件。現代條件下戰鬥情況復雜,變化急劇,指揮員須在客觀物質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靈活指揮戰鬥。戰鬥中,須積極進攻,使己方處於主動地位;當處於防禦時,力求以積極的攻勢行動,擺脫被動,爭取主動;根據戰場情勢,巧妙部署兵力,靈活運用戰法,不失時機地打擊敵人;當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或與上級中斷聯絡時,根據上級總的意圖,積極果斷行事,靈活主動地完成戰鬥任務。

  出其不意 出其不意的行動,可以改變敵對雙方優劣形勢,使敵人喪失優勢和主動,以小的代價奪取大的勝利。現代條件下應周密偵察,發現敵人的弱點,掌握其行動規律;采取有效的偽裝和保密措施,實施兵力、火力、電子佯動,欺騙、迷惑敵人,造成敵人的錯覺,隱蔽己方企圖和行動;在敵意想不到的時間和地點,集中實施兵力、火力突擊和電子幹擾,乘敵混亂和協調失靈之際,不失時機地殲滅敵人。

  密切協同 各軍種、兵種和部隊在統一計劃下,按目的、時間、地點協調一致地行動,充分發揮整體威力,合力打擊敵人,是奪取戰鬥勝利的關鍵。現代條件下,參戰部隊須貫徹統一的戰術思想,實行集中統一的指揮;指揮員根據上級意圖合理部署兵力,恰當區分任務;部隊正確理解上級企圖,堅決貫徹上級決心,嚴格執行協同計劃,遵守協同紀律,主動配合,相互支援。戰鬥中,不間斷地協調地面攻擊與空中突擊、前沿戰鬥與縱深打擊的行動,使火力、突擊、機動、電子對抗和防護緊密結合。當情況發生變化或協同失調、遭到破壞時,適時調整或恢復協同動作,保證協調一致地完成戰鬥任務。

  全面保障 組織周全、嚴密的戰鬥保障、後勤保障和裝備保障,對於順利遂行戰鬥任務具有重要意義。現代條件下,要求集中主要保障兵力和器材,保障主要方向和執行主要任務的部隊的行動,並控制預備兵力和器材;各種保障行動須符合戰鬥行動的要求;專業分隊保障與部隊自身保障相結合;使用制式器材保障與使用就便器材保障相結合。戰鬥中,采取各種戰鬥保障措施,防止敵人突然偵察、襲擊、破壞和幹擾;綜合運用各種後勤保障手段,適時供應戰鬥所需的物資、器材,及時救治傷病員;嚴密組織各種裝備保障力量,及時進行武器裝備的供應和保養、維修。

  

推薦書目

 郝子舟, 霍高珍. 戰術學教程. 北京: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0.

 楊志遠, 彭燕眉. 戰術學. 北京: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