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詩人。初名嗣璉,字夏重,號他山,後改名慎行,字悔餘,號初白,又號查田。海寧(今屬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進士;特授翰林院編修,入直內廷。五十二年,乞休歸裏。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訕謗案,以傢長失教獲罪,被逮入京,次年放歸,不久去世。查慎行受經史於黃宗羲,受詩法於桐城詩人錢澄之之;又與朱彝尊為中表兄弟,得其獎譽,聲名早著。其詩工於刻畫鍛煉,又多采用白描手法。清初詩人多學唐,查慎行崛起後,兼學唐宋,成為清初效法宋詩最有成就的作者,對詩壇影響極大。他詩多紀遊吊古之作,又多作組詩。古體如《中秋夜洞庭對月歌》、《石鐘山》、《五老峰觀海綿歌》,近體組詩如《金陵雜詠二十首》、《荊州雜詩六首》、《邯鄲懷古三首》、《汴梁雜詩八首》、《建溪櫂歌詞十二章》、《桂江舟行口號十首》等,都頗著名。反映民間疾苦的篇章不多,隻有《秦郵道中即目》、《蕪湖關》、《白楊堤晚泊》、《蘆洲行》、《憫農詩》、《賑饑謠》等詩,涉及瞭這方面內容。著有《敬業堂詩集》 48卷、《續集》6卷,另有《詞集》2卷。文不多作,所存絕少,有《敬業堂文集》3卷、《別集》1卷,共100餘篇,由子孫搜訪匯編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