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地對兒童進行教育的一種教育思想、思潮或措施。通常指從出生到上學以前階段的教育,也有指從出生到小學低年級的教育。最早的由德國人K.威特提出,寫有《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1818),日本學者木村久一在威特影響下寫瞭《早期教育與天才》(1917)。他認為,兒童的天賦如不接受教育會隨年齡的增長而遞減。要使兒童的潛力充分發揮,需要及早進行教育。

  20世紀的後半期以來,科學技技術迅猛發展,需要人的智能有相應的高度發展,於是出現瞭開發智力的口號,長期被忽視的早期教育開始被社會日益重視起來,教育工作者和科學工作者對早期教育的許多方面進行瞭探索和實驗。據有關研究,教育應及早開始,良好的早期教育會使兒童智力充分發展,為以後一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育開始得太遲,幼兒智力發展就會受到嚴重阻礙。這些研究的結果,使長期被忽視的早期教育變得空前重要。一些國傢出現瞭提前開始學習讀、寫、算的探討和實驗,這些正在沖擊傳統的入學年齡的界限。中國曾有人用實驗證明2、3歲幼兒開始學習讀、寫、算是可能的。美國G.多曼等主張,幼兒從2、3歲起就應開始閱讀。日本“早期發展協會”創建人井深勝認為,兒童到幼兒園才開始受教育已經太晚瞭,教育應從零歲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