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畫傢。原名,字壽平,以字行,改字正叔,號南田。毗陵(今江蘇常州)人。晚年遷居常州城南的白雲溪旁並名其畫室為甌香館,別號白雲外史甌香散人。常用的別號還有東園生、園客雪衣居士等。他生活在明清交替之際,少年時參加過抗清鬥爭,有過傢破人亡的遭遇。入清後,不應科試,以賣畫維維持生計,終於窮困病死,傢貧不能具喪,王翬為之料理。

《摹古冊》

  惲壽平藝術天賦很高,早年向伯父惲向(明末山水畫傢)學畫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黃公望、倪瓚,並上溯董源、巨然。得名甚早,但中年以後(40歲左右)轉為以畫花卉為主。他從明代沈周、陸治、孫隆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創作經驗,再參考畫史文獻資料,從而創造出托名為“仿北宋徐崇嗣”的沒骨花卉畫法。這種花卉畫法的特點是拋開院體畫先勾勒輪廓後填彩敷色的方法,而以瀟灑秀逸的用筆直接點蘸顏色敷染成畫。在造型上註重對客觀對象的觀察體驗,提倡“對花臨寫”,因而講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為滿足,有文人畫的情調、韻味。畫法被贊譽為“別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方薰《山靜居論畫》中更認為惲壽平對明末清初的花鳥畫有“起衰之功”。惲壽平這種畫法,在康熙中葉以來,曾經風靡一時,尤以常州一帶學他的為最多,並形成瞭以他為首的常州派,主要畫傢有馬元馭惲冰等。

  惲壽平在繪畫理論上亦頗有建樹,後人在道光(1821~1850)年間收集他的題畫跋語300多條,編成《南田畫跋》,其中有不少精辟見解。刊行以來,一直受到後人重視,在清代汗牛充棟的畫論著作中是頗有價值的著作。著有《甌香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