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華期間英、美等國在東方策劃對日綏靖,犧牲中國,造成反蘇、反共局面的國際陰謀。因襲用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克會議方式,史稱遠東慕尼克。主要內容是:帝國主義各國在反蘇、反共、反華的基礎上達成妥協;誘迫中國國民黨政府對日投降,變中國為東方的捷克斯洛伐克,乘機鎮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挑起反蘇衝突,維護英、美的遠東利益。促成遠東慕尼克危機的主要因素是:英、美的東方綏靖政策,德國、義大利一度進行的勸和調停,日本的誘降和國民黨當局的的妥協,以及它們共同的反共、反蘇企圖。在這種歷史條件下,遠東慕尼黑危機持續瞭3年之久。

  中國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當局與日本多次秘密接觸,一再要求英、法斡旋,並妄圖通過1937年11月國際聯盟在佈魯塞爾召開的《九國公約》(見華盛頓會議)締約國會議(佈魯塞爾會議)結束抗戰。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1938年12月在日本政治誘降下,親日派汪精衛集團公開投敵,國民黨當局的妥協分裂傾向日益加強。英、美、法由於歐洲局勢的牽制,無力東顧,遂策劃召開太平洋國際會議,誘使國民黨政府同日本“議和”。1939年7月24日,英國與日本簽訂《有田–克萊奇協定》,承認日本侵華為“合法”;宣稱日本在中國進行侵略戰爭時,有權“鏟除任何妨礙日軍或有利於敵人之行為與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後,遠東慕尼黑危機進一步加深。英國由於法西斯德國在歐洲發動進攻,急於對日妥協,充當瞭策劃的主角。

  1940年法國潰敗,英國告急,在華日軍南進趨勢加強。英國開始轉向誘引中國參加英、美集團以利用中國戰場拖住日本的策略。德、意在戰略上急於要日本從中國脫身,南下進攻英、美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軍隊,以配合其全球攻勢;經濟上又有攫取中國市場的需要,一度成為勸降中國的主角。1940年底,德外長通過勸和,力圖拉國民黨當局結束戰爭,參加法西斯陣營。

  1941年3~12月美、日秘密談判是遠東慕尼黑的新陰謀。美國面臨西線告急、東線吃緊的嚴峻局勢,為瞭援英反德,確保歐洲重點,力求避免或推遲在遠東與日沖突,成為策劃遠東慕尼黑新陰謀的主角。談判中,美國竟然承認“近衛三原則”,承認偽滿,同意日本延緩從中國撤軍,出賣中國,以換取日本同意恢復“門戶開放”,維護美國在中國和太平洋地區的既得利益。

  遠東慕尼黑陰謀幾經策劃,終歸破產。主要原因是:英、美和日本的矛盾無法調和,最終導致日本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蘇聯堅決支持中國抗戰,又避免卷入遠東沖突;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堅持正確政策和策略,對國內投降活動和國際上遠東慕尼黑陰謀進行瞭及時的揭露和有效的鬥爭,從而扭轉瞭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