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雜劇作品選集。一名《元人百種曲》,但所收實不盡為元代作品。明臧懋循(1550~1620)編。初刊於明代萬曆年間。中華書局1958年排印出版。

  臧懋循晉叔,浙江省長興縣人。明萬曆八年(1580)以三甲第88名賜同進士出身。次年出任湖北荊州府學教授。十年委派應天(南京)鄉試同考,事畢改充夷陵(今湖北宜昌)知縣。第二年繼任南京國子監博士,兩年年後被彈劾罷官。四十一年(1613),臧懋循從前兵部尚書劉天和之子麻城劉承禧傢借到內府本元代雜劇二三百種,加上他傢所藏“秘本”和當時“坊間諸刻”,從中選出100種,編為《元曲選》。甲集至戊集刊於萬歷四十三年,己集至癸集刊於次年。所收雜劇100種,約占現存元代雜劇的三分之二,其中包括元明之際作品六七種,還有一些作品可能是金代雜劇的遺留。

  臧懋循在《元曲選序》中有“校訂”、“筆削”之說,在《負苞堂集·寄謝在杭書》中也說,他編選時對作品有所增刪。後人因此以為《元曲選》刪改失真,頗以為病。但校勘證明,增刪前人作品的不獨臧氏。元雜劇的所有明代刊本都有編者增刪的痕跡。就大體而論,《元曲選》科白完整,比較忠實於原作。它和現存元雜劇主要刊本《元刊雜劇三十種》《古名傢雜劇》、息機子《古今雜劇選》、顧曲齋《元人雜劇選》、孟稱舜《柳枝集》《酹江集》,以及脈望館抄校本《古今雜劇》,可資互相參照。但作為選本,它們的影響都不及《元曲選》。《元曲選》的成就主要表現在:①它在各種選本中所收作品質量最高,數量之多則僅次於《也是園古今雜劇》。除《西廂記》因當時已有幾種刻本而不重出外,元代雜劇作品的精華可說都已網羅殆盡。《也是園古今雜劇》所收數量雖多,而名作很少,流傳不廣,成就不能與《元曲選》相比。②它所收作品中《灰闌記》、《陳州糶米》、《虎頭牌》、《謝金吾》、《凍蘇秦》、《吳天塔》、《救孝子》、《伍員吹簫》、《東坡夢》、《秋胡戲妻》、《抱妝盒》、《神奴兒》、《爭報恩》、《馮玉蘭》、《來生債》15種是孤本。沒有《元曲選》,它們很難流傳到現在。③在同類刻本中,它所采用的底本通常是最好的一種,在校勘和刊刻上最精,訛誤最少。正因為如此,《元曲選》在諸多選本中脫穎而出。300多年來,幾乎被讀者當作唯一的選本和全集本而廣泛接受。今人隋樹森編有《元曲選外編》,收雜劇62種,可作為《元曲選》的補充。

《元曲選》(明萬歷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