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高音歌唱傢、聲樂教育傢。留學美國時曾用名露易絲·管,在國內曾用名管喻宜萱。江西省萍鄉市人。卒於北京。1928年春,入上海美術專門學校(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前身)學習音樂。1929年秋,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主修聲樂。1933年7月畢業後在南京中央大學音樂系任教。1935年赴美國入康奈爾大學研究生院音樂系攻讀音樂及教育,師從義大利美聲學派的男中音歌唱傢、指揮傢E.達德利。留學期間,曾在紐約、費城、三藩市山、佛羅裡達等地舉行過多次獨唱會和廣播演唱,曲目包括中國民歌和抗日救亡歌曲,頗有影響。1939年回國,先後在成都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音樂系、湖北省立教育學院和國立湖北師范學院任教,並在各地舉行獨唱音樂會,深得好評。1948年秋,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派遣,赴歐洲一些國傢考察音樂教育,同時在巴黎、倫敦等地舉行獨唱會,受到歡迎。1949年冬回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一直在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61年起,兼任副院長。1957年,在莫斯科第六屆世界青年學生和平與友誼聯歡節上擔任聲樂比賽評委。1960年,曾應邀赴柏林,擔任舒曼國際比賽評委。歷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音樂傢協會理事。她曾連任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85年被推選為中國音協顧問。

  喻宜萱有很高的音樂素養和藝術造詣,早在30年代即成為中國樂壇上享有盛名的抒情戲劇女高音歌唱傢。她的演唱具有熱情奔放而又樸素嚴謹的風格,聲音圓潤洪亮,色彩濃鬱。她演唱的曲目中外兼蓄,尤其重視現代創作歌曲和民間歌曲,她十分註重恰切表現不同作品的藝術風格。喻宜萱長期從事聲樂教學,致力於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聲樂教學體系。她十分重視學生的聲樂基本功的訓練和審美能力的提高,註意培育學生正確而豐富的音樂志趣。她培養瞭一批具有高水平的聲樂人才。在聲樂教材建設和聲樂理論研究方面作瞭大量工作,主持編訂並出版瞭《中國歌曲》(共4集)、《西洋歌劇詠嘆調選集》(共5冊)和《法國藝術歌曲》(與蔣英、沈湘合編)等10多種聲樂教材,主編瞭《聲樂表演藝術文選》一書;還發表瞭《幾年來音樂院校聲樂教學中的幾個問題》、《有關聲樂藝術的幾個問題》、《聲音訓練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法國藝術歌曲及其演唱風格》等論文。其部分音樂論文已輯成《我與音樂》(1989)一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