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地質作用形成和富集而在當前技術條件下可經濟合理地開發利用的鈾礦物聚合體。核能利用的工業原料鈾的主要來源。鈾在地球上的分佈很不均勻,主要集中於地殼的酸性和鹼性巖漿巖及含碳、磷的沉積巖中。地殼的平均鈾含量為3.5克/噸。鈾礦床的形成,要求成礦作用導致鈾的富集程度提高100倍以上,並有一定規模。鈾礦床的礦石礦物主要是晶質鈾礦、瀝青鈾礦和鈾黑等氧化物和鈾石、矽鈣鈾礦等矽酸鹽礦物。鈾礦床的氧化帶常見鈣鈾雲母、銅鈾雲母和鉀釩鈾礦等色彩鮮豔的含水六價鈾磷酸鹽、釩酸鹽次次生鈾礦物。

  鈾礦床的類型眾多、分類復雜而且眾說紛紜,國際原子能機構將其劃分為15類,現按其重要性介紹前幾類。

  元古宙不整合型鈾礦床 專指與古元古界褶皺變質巖系與中古元古界紅色非變形變質巖系之間的不整合面有關的鈾礦床。產於不整合面之上泥化蝕變的元古宙沉積巖內和(或)不整合面之下鄰近太古宙基底隆升處的元古宙變質巖內,主要受不整合面、斷裂構造和蝕變圍巖控制。礦體呈似層狀和脈狀,礦石多呈浸染狀和塊狀。礦石礦物以瀝青鈾礦為主往往共伴生多種金屬礦物組合。通常具有品位高、儲量大、開采低成本的特征,其工業意義位居全球六大鈾礦類型之首,與砂巖型鈾礦同屬世界鈾礦勘查的主要目標類型。主要分佈在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阿薩巴斯卡盆地和澳大利亞北部派因·克裡克地槽。典型的有加拿大的西加爾湖、基湖、克盧夫湖和澳大利亞的賈比盧卡、蘭格、昆加拉等礦床。歐亞大陸尚未發現具有工業意義的此類型鈾礦床。

  砂巖型鈾礦床 泛指產於含碳和黃鐵礦的河流相和濱海相長石質砂巖內的外生後成鈾礦床。是發現最早、數量最多、分佈最廣、最為重要的鈾礦類型。礦體有層狀、似層狀、透鏡狀、卷狀和堆狀等多種形態,礦石多呈浸染狀。礦石礦物以瀝青鈾礦和鈾石為主,常含鈾黑、矽鈣鈾礦、鉀釩鈾礦、鈣鈾雲母和銅鈾雲母等有礦物,伴生元素有釩、鉬、硒、鍺等。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但主要集中分佈於歐亞大陸的北緯40°附近和北美的科羅拉多高原等地。前者構成綿延數千千米的巨型成礦帶和成礦省。典型礦床有美國科羅拉多高原猶他州烏拉凡礦帶、新墨西哥州格蘭茨礦區、懷俄明州謝利盆地和得克薩斯州海岸鈾礦床,澳大利亞、法國、尼日爾阿庫特、捷克哈默爾、烏茲別克斯坦烏奇庫杜克、哈薩克斯坦門庫都克與英凱、中國新疆的512等鈾礦床。

  花崗巖型鈾礦床 泛指產於產鈾花崗巖內部或內外接觸帶上,與其具有時空及成因聯系的一類鈾礦床。礦體主要受斷裂構造控制,成群分佈,多呈脈狀、透鏡狀、囊狀。礦石呈浸染狀、角礫狀、脈狀和塊狀。礦石礦物以瀝青鈾礦、晶質鈾礦、鈾石、鈾黑和各種鈾的矽酸鹽與磷酸鹽礦物為主,脈石礦物以微晶石英、螢石為主,極少可供綜合利用的伴生元素。主要分佈於中國、法國、捷克和美國等地。典型的有中國廣東希望、瀾河,廣西雙滑江、新村,湖南鹿井、黃峰嶺,江西大佈,陜西藍田,法國利穆贊、莫爾旺,捷克亞希莫夫,美國小馬恩等鈾礦床。

  火山巖型鈾礦床 產於火山巖盆地中的中酸性和偏堿性的熔巖、次火山巖、火山碎屑巖和隱爆角礫巖內,明顯受火山機構和巖性、構造控制的鈾礦床。礦體形態復雜多樣、規模不等,礦石呈浸染狀、角礫狀、網脈狀和塊狀。礦石礦物以瀝青鈾礦、鈾石、鈦鈾礦和鈾釷石為主,伴生元素有鉬、鉛、鋅、銅、金、銀等。圍巖蝕變有水雲母化、迪開石化、鈉長石化、綠泥石化、黃鐵礦化等。主要分佈於中新生代火山巖分佈區,典型礦床有俄羅斯的紅石,中國江西相山、浙江大洲、河北青龍和沽源,墨西哥佩尼亞佈蘭卡等。

  角礫雜巖型鈾礦床 產於充填有大型地塹式構造的花崗巖、赤鐵礦、石英以及鐵鎂質、長英質侵入巖和火山巖等復成分的角礫巖中。近礦圍巖為向非造山的A型花崗巖過渡的單成分花崗角礫巖。礦體形態簡單、規模巨大,礦石呈浸染狀和塊狀。礦化為獨特的銅–鈾–金–稀土多金屬共生組合。礦石礦物以黃銅礦、赤鐵礦為主,富含石英、螢石等脈石礦物,晶質鈾礦、鈾石和鈦鈾礦作為副產品。典型礦床為澳大利亞南部的奧林匹克達姆鈾礦床,其礦石儲量至少有20億噸,含銅3 200萬噸、鈾30多萬噸、金1 200噸,此外還含大量的稀土、鐵、銀和鈷可回收利用,這是20世紀乃至人類找礦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石英卵石礫巖型鈾礦床 產於太古宙花崗雜巖綠巖帶不整合之上的早元古宙巨厚的石英卵石礫巖下部,具同沉積碎屑成因經成巖改造而形成。礦體為層狀,厚度穩定、規模巨大。主要鈾礦物為晶質鈾礦、鈾釷石、鈦鈾礦、鈾石、碳鈾釷礦等。伴生礦物有碎屑狀黃鐵礦、自然金、獨居石、磷釔礦等,伴生元素有金、銀、稀土等。主要分佈於南非、加拿大、印度等地。分以鈾為主含稀土和以金為主副產鈾的兩個亞類。典型礦床分別是南非的威特沃特斯蘭德和加拿大的埃利奧特湖礦床。

  碳矽泥巖型鈾礦床 泛指產於海相碳矽泥巖建造內的同生沉積後生改造型鈾礦床,按圍巖巖性可細分為黑色頁巖亞型、矽巖亞型和碳酸鹽巖亞型。共同的特點是鈾與富含碳質、有機質和黃鐵礦的沉積物往往在沉積成巖階段已經初步富集而形成礦源層,再經熱液疊加、表生淋積等後生改造作用而進一步富集成礦。礦體形態多樣,具層控特征。礦石多為細分散浸染狀,往往富含鉬、釩、鎘、鎳等伴生元素。礦石礦物以瀝青鈾礦為主。此類礦床分佈廣泛並以中國為甚。典型礦床有中國廣西產子坪、大新縣,湖南金銀寨、老臥龍、坌頭、麻池寨,江西坑口、董坑,廣東連州,四川羅軍溝,以及瑞典蘭斯塔德、美國查圖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