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地區)郵政主管部門發行,供寄遞郵件貼用的郵資憑證。郵票的基本屬性是有價票證,把郵票貼在郵件上,即表明已交納郵資。同時,它的畫面具有廣泛的宣傳和傳播知識的功能。郵票進入集郵領域後,不但是有著收藏價值的藝術品,也成為一種商品。在一定情況下,它還是一種歷史文物或歷史研究資料。由於郵票具有上述廣泛的作用,所以,世界各國郵票的發行品種和數量呈不斷上升趨勢。

  簡史 17世紀英國即已開辦辦國傢專營的郵政機構。在以後的相當一段時間裡,郵費是按信件寄遞的郵程計算,相當昂貴,一般人難以承受,而英國議會的議員卻享受免付郵費的特權。這種高郵費政策使英國郵政的收入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1837年1月,英國教師R.希爾出版瞭《郵局改革——其重要性與現實性》一書,提出瞭一系列郵政改革的建議,主要是取消議員們免費寄遞郵件的特權,大幅度降低郵資,改革收費方法,實行郵資預付等。他提出在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范圍內,信函每半盎司(重量)一律收取1便士郵資,並且必須預付(後來的均一郵資制);主張由各郵局出售一種表示郵資已付的信封,供寄件人使用;為瞭方便郵政用戶,由郵局另外出售一種表示郵資已付的“印花”紙片,即現在的郵票。英國下院於1839年8月采納瞭R.希爾的建議,通過瞭《1便士郵資法》。1840年1月,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批準並公佈瞭這一法案,並聘任R.希爾為財政部職員,參與世界上第一枚郵票的設計、印制和發行工作。1840年5月,英國發行世界上第1枚郵票——黑便士郵票,均一郵資制也同時誕生,這給郵政服務帶來瞭極大方便,促進瞭郵政事業的發展,堪稱世界郵政發展史上劃時代的裡程碑。此後20年間,有90多個國傢和地區發行郵票。21世紀初,全世界發行郵票的國傢和地區達250多個。

  中國的第1枚郵票——大龍郵票誕生於1878年7月(清光緒四年六月)。海關試辦郵政期間,還分別於1885年和1894年發行瞭小龍郵票及慈禧壽辰紀念郵票(萬壽郵票)。1896年,光緒皇帝正式批準開辦大清郵政。1897年,大清郵政又發行瞭在小龍郵票、萬壽郵票和紅色印花票上加字改值的郵票。

  中國郵票自1878年發行以來,按歷史時期可分為清代郵票,中華民國時期發行的中華郵政郵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各革命根據地或解放區發行的解放區郵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行的中國人民郵政郵票、中國郵政郵票。在帝國主義侵華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還出現過商埠郵票和敵偽政權發行的郵票。中國臺灣省和香港、澳門地區也分別發行瞭限於本地區使用的郵票。香港、澳門分別於1997年和1999年回歸後,發行使用“中國香港”、“中國澳門”銘記的郵票。

  郵票素有“國傢名片”之稱。各個國傢和地區發行的郵票都努力將本國、本地區的歷史文化反映在郵票上,同時,世界所共同關註的重要事物也成為郵票圖案的重要題材(圖1、圖2、圖3)。郵票誕生以來,隨著郵政業務的發展和集郵活動的開展,郵票發行事業越來越受到各國郵政部門的重視,由於原材料和印刷工藝的進步,郵票的藝術水平和印制質量也在不斷提高。面對全球信息化的高度發展和電子郵政的出現,郵票將以何種形式發展也成為世界范圍內被廣泛關註的課題。

圖1 “孔子誕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紀念郵票小型張(1989年發行)

圖2 “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紀念”郵票(2001年發行)

圖3 馬年生肖郵票(2002年發行)

  特征 各種郵票的票面通常必須具備三個要素:①國名(地區名)或發行機構的銘記。②郵票面值及相應的文字。③圖案。在特殊情況下發行的郵票,也有缺少其中某一個要素的品種。為瞭適應調整郵政資費等特殊情況的需要,一些國傢發行瞭無面值郵票。通常用一個字母代替面值,使用時,按國傢郵政部門公佈的數額,表示這一字母代表的郵資金額;另一類無面值郵票則在票面上明確註明是標準郵資郵票。絕大部分郵票有齒孔,但也有部分郵票為無齒孔郵票。有些國傢的郵票用紙具有水印(紙張中的潛影圖文,透視可見),以防偽造,並可區分版別。許多國傢的郵票印有發行時間,或有印刷廠傢標記。中國從1949年10月起在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上均印有志號,即在郵票下方編號,表明郵票種類、發行時間和順序。志號雖曾幾度改變,至今仍然保留。

  種類 世界各國發行的郵票種類很多,按其用途和性質分,主要有普通郵票、紀念郵票、專題郵票、航空郵票、欠資郵票、包裹郵票(含包裹印紙)、公事郵票、附捐郵票、快信郵票、掛號郵票、保價郵件郵票、匯兌印紙郵票、軍用郵票、回執郵票、印刷品郵票、流動郵局郵票等;按使用區域范圍分,主要有國內郵件郵票、國際郵件郵票、限地區使用郵票、多國通用郵票等;按發行機構分,主要有國傢郵政郵票、地區郵政郵票等;按發行方式分,主要有正式發行郵票、加蓋郵票、改值郵票、臨時郵票等;按品種形式分,主要有單枚郵票、整版郵票、卷筒郵票、小本票、不幹膠郵票等。在許多郵票發行時,還同時發行小型張或小全張。還有由兩國以上聯合發行的同一題材、同一圖案的郵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出現瞭電子郵票、網絡郵票等。

  普通郵票適用於各種郵件貼用,圖案不經常變換,票幅較小,面值種類較多,可多次再版印刷。紀念郵票是為紀念國內外重大事件或著名人物而發行的,圖案多以所紀念的事件或人物為主題。專題郵票的圖案具有特殊題材,除瞭用於宣傳某些重要事務外,文化藝術、歷史文物、體育、科技、宗教、動植物、風景名勝等都可以作為題材。中國發行的郵票主要有普通郵票、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相當於國際通稱的專題郵票)。

  印刷 郵票在圖案設計的基礎上采用不同的印刷方法。印刷方法一般有雕刻凹版、凸版、平版、浮雕和照相版。世界最早的郵票是凹版印刷的。1959年9月,北京郵票廠正式建成投產,中國郵政部門開始統一印制郵票。印刷方法有多色影寫版、雕刻版、影寫和雕刻版套印、膠印及多色雕刻等。為瞭便於將整張郵票撕開出售,印制過程中在每枚郵票的四周打有齒孔。郵票背面塗有背膠,以便在濕潤後貼在郵件上。不少國傢還發行瞭便於使用的不幹膠郵票。郵票印制用紙多為專用紙張。中國自1958年起將郵票印刷用紙列為國傢專用紙張。有的國傢還曾使用金箔、銀箔、銅箔、絲織品、木材印刷郵票。

  為瞭防止偽造郵票,不少國傢在印制郵票時采用暗記方法,大多是在郵票版面不明顯處刻上白點、細線、微小字母或數碼等,暗記是鑒別郵票真偽的主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