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形目鯉科鱅屬的一種。又稱花鰱胖頭魚大頭鰱,古稱嬋。中國主要淡水養殖魚類之一,與鰱、草魚、青魚合稱為四大傢魚。自然分佈於除黑龍江外的中國各大江河和湖泊。體延長,側扁。腹鰭前方的腹部圓平,腹棱自腹鰭後方伸達肛門。頭大。眼小,側下位。口寬,前位。鰓耙細長密列,但不癒合。具咽上器官。鱗片細小,側線鱗95~115。胸鰭長,遠超過腹鰭基部。生殖期雄魚胸鰭前面有有骨質棱突,似刀刃,雌魚完全光滑。體背部及上側面呈暗色,具不規則黑色斑塊,下側面及腹面銀白色,各鰭灰褐色,上具許多黑色小斑點。喜棲息於水體的中上層。水中含氧量低至0.40~0.23毫克/升時開始窒息死亡。適溫范圍為20~32℃,最適生長溫度為25~32℃,最適pH為7.5~8.5。喜肥水水體,終生主食浮遊動物。魚苗長至15毫米時,攝食方式由吞食向濾食過渡,適口餌料是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也食大型浮遊植物;16~20毫米時攝食機能大大加強。雌鳙在長江流域5齡成熟,體長約850毫米,體重約10千克。生殖季節5月上旬至7月,水溫18℃以上。一般在江河汛期水位大幅上漲時產卵,卵漂流性,無黏性,卵吸水膨脹後可增大到5.0~6.5毫米。受精卵在水溫19.4~21.2℃時約經40小時孵出。初孵仔魚長7~8毫米。雌鳙體重的絕對增重以3齡最迅速。滿1齡的鳙體重0.25千克左右。已知最大個體重達49千克。

鳙外形

  鳙生長快速,且少病,歷來是池塘、湖泊的優良養殖種類;同時因溫順易捕,也適於在大、中型水庫中放養。過去養殖用魚苗依靠捕撈天然苗,常受自然條件限制。自1958年中國取得鰱鳙的人工繁殖成功以後,人工繁殖魚苗已自給有餘。20世紀60年代,中國的鰱、鳙、草魚被引入蘇聯和歐洲一些國傢。鳙魚頭肥大,其軟腭組織和唇部松軟肥厚,為一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