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送親友出行與歸來的禮俗。流行於古今許多國傢和民族。最早出現的時間及源起地已不可考。

  中國的迎送禮俗 民間較常見的有:鄉村居民對遠道而來的客人出村迎候,對貴客有時迎出數十裏;城鎮居民前往車站、碼頭迎接,此俗統稱接站。客人到傢,主人設酒飯款待,謂之接風,又稱洗塵。親人遠行或客人告別,主人送至門外或村外,城鎮則送至車站、碼頭,謂之“送站”。無論城鄉,客人臨行多設酒飯相送,謂謂之餞行,又稱餞別。一些地區或民族,親朋好友遠行還有贈物、贈錢的贈別禮俗,謂之送行禮。漢族民間普遍流行“上車餃子下車面”的迎送禮。民間認為,面條形似繩索,請客人吃面條意在絆住客人的腿,表示留戀;餃子形似元寶,以餃子送客人上路,意在預祝客人出門發財。南方一些地區有為出行者送湯圓的習俗,取團圓之意。北方有些地區的鄉間對出行者送十個煮熟的雞蛋,以取“十全十美”的吉利。

  折柳贈別是漢族民間古老的送行方式。此俗始於漢而盛於唐。其生成蓋源於“柳”與“留”諧音,楊柳依依使人觸景生情,與主人對遠行者的挽留與惜別之情正相吻合。同時,折柳贈別更是主人對所送之人的美好祝願,希望遠行者在異鄉能像生命力頑強的柳枝一樣迅速適應當地環境。

  舊時出行多選擇良辰吉日。漢族大都以農歷三、六、九日為外出的吉日,忌諱逢七逢八之日,俗謂“七不出門,八不回傢”。對於外出遠行者,傢人多提前數日為其準備行李用品。臨行前,出行者要向親屬鄰裡辭行。在北方一些地區,辭行者多是攜帶禮品,俗稱“辭行禮”,親鄰也多於行前輪番為其餞行。長期在外的人返傢,先要拜見長輩,並備禮品送與傢族中的長輩和年幼者。外出拜師學藝者歸傢,還要備下禮品到親屬鄰裡傢行“呈謝禮”,感謝其不在傢時親鄰給予傢中的照顧,親鄰也要以接風禮相還。中原一帶舊俗,長期在外的人歸來,須到堂前向祖宗牌位行禮。傢人要為其準備湯水洗臉洗腳。因舊時外出多為步行,洗腳可減輕其足下疲勞,名曰洗塵。今外出者雖多以車船代步,但歸裡洗腳之俗在中原鄉間仍較普遍存在。

夏威夷姑娘給客人戴上花環

  近現代,城鄉各地的迎送禮俗無大的變化。迎送宴請的地點,城鄉仍有別,鄉村多在傢中,城鎮多在飯店。

  外國的迎送禮俗 世界許多國傢與地區常用酒宴迎送客人。此外,各民族還有許多獨具特色的迎送禮俗(見圖)。如蒙古國民間古老的迎客禮俗是“火凈禮”。有尊貴的客人來訪,主人在氈房外燃起兩堆熊熊烈火,讓客人在火上通過。在蒙古國民眾看來,火是幸福、純潔和財富的象征,同時還具有使萬物凈化的能力,以火迎客乃是為客祈福。在巴西、阿富汗等國傢的一些地區,民間傳統的迎客禮俗則是“水凈禮”。有客人來訪,主人必先請其沐浴以示歡迎與祝福。在這些民族看來,水是最潔凈之物,可以滌除污垢及各種晦氣與不幸。客人離去時,許多民族往往以禮品相贈。如尼泊爾人贈予離別的貴客一把彎形腰刀——廓爾喀刀,這種腰刀在尼泊爾人的心中很神聖,從出生時割臍帶到死亡時的陪葬都離不開它。以此物贈別,是對客人最大的尊敬。墨西哥人在與親朋好友分別時常贈送弓和箭。弓箭凝結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示對客人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