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科椰子屬的一種。多年生常綠喬木。熱帶主要木本油料作物。主要分佈在南北緯20°之間的熱帶地區,主要生產國為菲律賓、印尼、印度、斯裏蘭卡、泰國等。中國有2 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主產區在海南省。

椰子形態

  樹幹挺直,樹冠球形或半球形,高可達20米。須根系。羽狀全裂葉。單性花,肉穗花序,雌雄同序,由30~50條花枝組成。終年開花結果,從傳粉到果實成熟需12個月。核果型,直徑20~30厘米。外果皮較薄;中果皮又稱椰衣,為厚而疏松的棕色纖維層;內果皮即椰殼,為堅硬的角質層,胚乳又稱椰肉,為白色的肉質層。喜熱帶海洋性氣候,在年平均氣溫26~27℃、年降水量1 300~2 300毫米、年光照2 000小時以上、海拔50米以下的沿海地區生長最好;在年平均氣溫23~24℃,15℃以下低溫持續時間短,平均年降水量少於800毫米,地下水位高的地區也能適應。對土壤要求不嚴,在pH3~8的范圍內均能生長,以肥沃沖積土最好。經濟壽命40~80年,自然壽命長達100多年。椰子有高矮兩個類型:①高種椰子。植株高大,雌雄同序,花期不遇,異花傳粉,初花期遲(植後7~8年),產量高,椰肉厚,含油率高,經濟壽命70~80年。②矮種椰子。植株矮小,雌雄同序,花期相遇,自花傳粉為主,初花期早(植後3~4年),果多、果小、肉薄、含油率低,經濟壽命30~40年。主要作水果、觀賞和育種的雜交親本用。用種子繁殖,須催芽育苗。苗高80~100厘米時出圃定植。高種每畝植10~11株,矮種每畝14~15株。為防禦風災、獲得高產,以深定植淺覆土為好。幼樹生長慢,易遭獸害,要加強撫育管理。成齡樹需鉀多,氮、磷、鉀肥比例宜為2∶1∶3。樹冠疏朗,透光性好,可間作胡椒、可可、咖啡、菠蘿等。

  椰子的利用價值大,有“寶樹”之稱。八九個月齡嫩果的椰水可作飲料。從花序上割取的椰花汁,經發酵可制椰子酒。成熟椰果的椰肉含脂肪、蛋白質,營養豐富,可供鮮食;亦可制成椰奶粉、椰蛋白、無色椰油、椰粉等。椰肉幹燥成椰幹,含油率達65%~70%;椰油可食用和制作高級肥皂。椰衣由粗纖維組成,可制繩索和地毯,也可加入橡膠膠乳制成海綿似的床墊、沙發墊等。椰麩主要作飼料。椰殼可制成優質活性炭或加工成椰雕。椰木質地堅硬,木紋美觀,可作傢具和建築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