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城之一,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根據各自的傳說尊奉的聖地。初建於西元前3000年前後。最初耶佈斯人居此,城市又稱耶佈斯。現名最早出現於前15世紀的碑文中,初作Urusalimmi,意為“和平(之)城”。後輾轉演變為希伯來語名Yerushalayim和國際通用名Jerusalem。阿拉伯語稱為古德斯,意為“聖地”。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文獻中往往稱錫安。位於巴勒斯坦中部的山地上,海海拔790米。西距地中海56千米,東距死海24千米。人口68.04萬(2002)。居民主要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為英國的巴勒斯坦委任統治地的行政中心。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決定耶路撒冷國際化,由聯合國管理,但未付諸實施。次年發生 第一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占領市區西部,1967年占領全部,1980年又單方面宣佈其為首都。1988年,巴勒斯坦宣佈建國,定都耶路撒冷。城市的政治歸屬和地位,迄今仍懸而未決。夏季炎熱幹燥,冬季陰冷多雨。年平均氣溫16℃,最高氣溫42℃,最低氣溫在零度以下,有冰雪。平均年降水量529毫米,集中在冬季,5~10月少雨。由於地處石灰巖山脊,降水後很快滲透到地下深處,隻有在東南部山區基德明朗谷地的巖石區有積水。用水主要靠地下水。市區分新舊兩部,舊城由長5千米、高40米的城墻圍成四方形。整個舊城及其城墻,198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新城區在舊城以西,為政治、文教和工商業區。主要工業有食品、紡織、輕工、金屬加工、化工、傢具、制鞋與服裝等部門。舊城以西正建設現代化商業和居住區。西部山區以林業為主,還是重要的柑橘產地。宗教活動中心,旅遊勝地。大量的古建築瑰麗、宏偉。城東有希臘化時代和羅馬時代的建築古跡及早期基督教建築古跡(其中有一個叫聖墓的圓頂建築),以及阿拉伯建築古跡(7世紀末的古清真寺、8世紀阿克薩清真寺)等。文化教育中心,設有希伯來大學(1918)、以色列國傢圖書館、博物館和藝術館等。公路與約旦河西岸各大城市和約旦相連接,並通以色列。鐵路通特拉維夫–雅法、海法和貝爾謝巴等地。還有飛機場。

耶路撒冷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