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散文傢、詩人。字叔節,號幸孫。安徽桐城人。卒於北京。姚瑩之孫,與兄永樸、姐婿馬其昶、仲姐婿范當世並有名。光緒十四年(1888)中舉,後屢試不第,以大挑授太平縣教諭,未就職。清末各省興辦學堂,曾任安徽高等學堂教務長等職。中華民國後,先後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正志學校教務長和清史館協修。他詩文兼長。文能傳桐城衣缽,敘事平易雅潔,不矜奇異而澹宕有致。尤善作傳記,即使為他人詩文集作序,也都以述寫人物行跡、交遊為為主,如《畏廬文續集序》《陶廬文集序》等。其論詩主張“切時與己”,有自傢“真面目”,反對“一體效一傢”的句模字擬(《書梅宛陵集後》)。其詩追求造語構意的生新獨創,有清遒俊逸之氣,也時具國勢、身世之感。由於時世遭際之故,也感慨自己的詩缺乏盛唐風格。著有《慎宜軒文集》12卷、《慎宜軒詩集》8卷、《續錄》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