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材料科學傢。江蘇武進(今常州市武進區)人。1957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79年去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進修。1982年以論文《鈮酸鋰雙晶與多晶陶瓷的介電與壓電性質》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固態科學博士學位。1983年回國後任西安交通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傢工程院外籍院士。

  長期從事電子陶瓷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鐵電體介電弛豫現象的研究中發現微疇–宏疇轉變現象,推動瞭弛豫型鐵電體納米結構與性能關系的研究;倡導瞭對材料的納米結構和納米復合功能材料的研究。自1987年起擔任中國高技術新材料專傢委員會第一、二、三屆委員。1982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最佳材料科學博士學位論文施樂獎。1958年因晶粒壓電共振現象的研究對陶瓷科學作出的貢獻,獲美國陶瓷學會羅斯–珀迪–科芬獎。發表《鈮酸鋰陶瓷的晶粒壓電共振》、《鋯鈦酸鑭鉛的極化與去極化行為》等論文200餘篇,著有《無機電介質》《電介質物理》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