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床治療胃虛證的方法。屬治療八法中的補法之一。在中醫學中,胃主受納、腐熟水穀。飲食勞倦、熱病久病之後,都可使胃受到損傷而致虛。胃虛即胃的受納及腐熟水穀的功能減弱,常見納呆食少、脘腹䐜脹疼痛、噁心嘔吐、面色萎黃、消瘦乏力等病證。胃虛證有胃氣虛與胃陰虛之分。常用的養胃藥有人參、黨參、白術、雲苓、砂仁、沙參、麥門冬、玉竹等。

  治療胃虛證的方法有:①養胃氣。適用於治療胃氣虛證的治法。證見納呆食少,胃胃脘脹滿、食後尤甚,惡心嘔吐,倦怠乏力,面色萎黃,形體消瘦,舌淡苔白,脈細弱等病證。常用四君子湯或五味異功散治療。胃氣虛證每易導致食滯不化、氣機不暢、痰濕留著等,故養胃氣常與消食、理氣、化痰祛濕法結合使用。常用香砂六君子湯或香砂養胃丸治療。②養胃陰。適用於治療胃陰虛證的治法。證見饑不欲食,口舌幹燥,胃中熱痛,幹嘔呃逆,脘腹痞滿,大便幹結,小便短少,舌尖紅、少津,脈細數等癥,常用益胃湯治療。

  一些慢性疾病常出現胃虛證候且成為疾病的主要矛盾,臨床常需要先從養胃入手,才能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臨床註意:①因濕、熱或飲食積滯所引起的胃脘脹滿、惡心嘔吐、不欲飲食、無胃虛表現者,不宜使用養胃法。②胃虛證慎用攻下藥物,以免耗傷胃氣和胃陰,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