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牙齒支援組織(牙周組織)的疾病。牙齒的支援組織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齦(見圖)。俗稱火牙。廣義的牙周病包括牙齦病和牙周炎兩類。狹義的牙周病僅指牙周炎。牙周病主要是由堆積在牙頸部及齦溝內的菌斑中的微生物造成的感染性疾病。這些微生物長期作用於牙齦,引起機體的免疫應答反應。首先是導致牙齦的炎癥反應為牙齦炎。當炎癥擴散到深部牙周組織,引起牙槽骨吸收和牙周膜纖維的破壞,牙周袋的形成,,而形成牙周炎。當維持牙齒堅固的支持組織逐漸喪失,牙周就發生松動甚至剝落。牙齒喪失的第一位原因是牙周病。

正常牙周組織與牙周病的對照

  牙周病是口腔兩大疾病之一,有較高的患病率。中國該病患病率更居於齲病之上,約為70%~80%。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健康的十項標準中,特別提出第八條為“牙齒無洞,無疼痛,牙齦不流血”。研究表明:①牙周感染可引起急性或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牙周炎可誘發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和腦卒中。②重癥牙周炎孕婦可能是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兒的因素之一。③牙菌斑中的幽門螺桿菌與慢性胃炎、胃潰瘍有關。

  臨床表現 ①牙齦出血,多在刷牙或咬硬食物時發生,偶爾也有自發性出血;②牙齦顏色改變,由正常粉紅色改變為鮮紅、暗紅,齦色變淺或蒼白;③牙齦腫脹變厚,松軟肥大,有時糜爛,有時堅韌肥大呈結節狀等;④牙周袋形成;⑤牙齒松動、移位,最後可脫落。

  治療 牙周病治療分四個階段。

  ①基礎治療。ⓐ建立正確的刷牙方法和習慣,使用漱口劑保持口腔衛生;ⓑ施行潔治術(俗稱洗牙),根面平整術以清除菌斑和牙石;ⓒ輔佐以抗菌藥物;ⓓ消除創傷。

  ②牙周手術治療。當牙齦炎癥基本消退後,如果仍有5毫米以上的牙周袋,仍有出血癥狀,一般應做牙周手術治療。包括翻瓣術、膜齦手術、植骨術、引導性組織再生術以清除牙周區病理組織,使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骨質再生。

  ③經過第一、二階段治療後,牙齒仍有松動,或有鄰牙缺失者,應作松動牙的固定夾板,缺失鄰牙的修復。

  ④牙周支持治療。也稱維護期,內容包括定期復查復治,保持口腔衛生。

  預防 刷牙是去除牙菌斑最常用的有效方法。刷牙還能起到按摩牙齦、增進牙齦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牙齦上皮角化的作用,提高牙齦對有害刺激因子的抵抗力,增強牙周組織的防禦能力,維護牙齦健康。由於口腔內32個牙齒的溝、隙、裂、窩很多,及時進行有效的刷牙,也難免全部到位,因此每隔3~6個月應到口腔醫療機構請口腔專業人員進行潔治和檢查(俗稱洗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