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德國一些著重研究羅馬法的“學說匯纂”的學者。Pandects(潘德斯頓)是學說匯纂的希臘文名稱。中世紀評論法學傢力圖將學說匯纂中的概念與原理適用於實際生活,因而有“學說匯纂新用”之說。德國19世紀的學說匯纂派是從以F.K.von 薩維尼為首的歷史法學派中的羅馬法學派演變而來的。除薩維尼外,還有普赫塔·鄧堡(1829~1907)和《德國民法典》第一個草案主要起草人之一的B.溫德希特(1817~18992)。他們試圖將學說匯纂中的材料建構成一個和諧的體系,但缺點是過分強調系統化、抽象化和邏輯化而不顧實際,因而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引起德國著名法學傢R.von 耶林以及自由法學派、利益法學派的強烈批判。學說匯纂派被貶稱為“概念法學”或“形式主義法學”。學說匯纂派的學說在包括英美在內的西方各國都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