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歷史最近6 500萬年的地質時代。是繼古生代、中生代之後最新的一個代。新生代形成的地層稱

新生界(Cenozoic Erathem)。1760年, G.阿爾杜伊諾把巖石分成3個紀: 第一紀為結晶巖; 第二紀為含化石的成層巖石; 第三紀是半膠結的層狀巖石,常含海相貝殼。1829年, J.德努瓦耶研究巴黎盆地時,把 第三紀地層之上的松散沉積層稱為 第四紀。第一紀、第二紀已廢棄,第一紀大致相當 前寒武紀,第二紀相當古生代和中生代。新生代包括第三紀和第四紀,第三紀又分為 古近紀和 新近紀,每個紀再劃分為幾個世,如表。

  新生代開始時,地球上的海、陸分佈情況與今天大不一樣(見圖):古地中海比現代地中海大,古歐亞大陸比現代歐亞大陸小;古中國和古印度為古地中海所隔,古土耳其和古波斯為古地中海中的島嶼,這些陸塊尚未與古歐亞大陸連接;紅海尚未形成,古阿拉伯半島是古非洲的一角;古南美洲和古北美洲相距遙遠,而古北美洲與古歐亞大陸接近,有時相連。

古近紀古地理圖

  新生代開始後,地表各個陸塊此升彼降,不斷分裂,緩慢漂移,相撞接合,逐漸形成今天的海陸分佈。印度與亞洲大陸結合發生在距今5 500萬年前的始新世;南、北美洲相互連接;格陵蘭從北美洲分離,形成為島嶼;阿拉伯半島脫離非洲,成為歐亞大陸的組成部分,紅海隨之形成;古地中海大大縮減,成為現在的內陸海;喜馬拉雅山聳起則是最近200萬~300萬年的事,與此同時或稍早,歐洲升起瞭阿爾卑斯山,美洲升起瞭落基山。

  古新世氣候較此前的白堊紀冷,晚始新世和漸新世南極大陸出現小型冰蓋,中新世中期那裡形成相當現代冰蓋2/3,更新世初北半球出現格陵蘭冰蓋,其後200萬年間曾有多次冰期,冰川曾見於幾個大陸。

  新生代被稱為哺乳動物時代被子植物時代。此前,中生代的恐龍和許多海生無脊椎動物在其末期絕滅瞭。在新生代,哺乳動物得到空前發展,植物界達到被子植物繁盛階段。哺乳動物的進一步演化,適應於不同的生態環境,分化為許多門類,在動物界占據統治地位,並在距今約600萬年出現瞭人類。

  

推薦書目

 劉本培, 金秋琦. 地史學教程. 3版. 北京: 地質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