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西方社會史學中的重要分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新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英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傢E.霍佈斯鮑姆E.P.湯普森為代表,20世紀中葉逐漸形成。霍氏在《從社會史到社會的歷史》中,系統地闡釋瞭研究“社會整體歷史”的觀念,強調社會史是全社會的歷史,“不像經濟學或其他用連字型大小連接的歷史,社會史從來就不可能是一個專門化學科,因為它的主題不能孤立起來”。這樣,社會史從研究領領域迅速擴大這一現實出發,就必須借助於其他學科的理論、原則和方法,促使和社會科學其他相關的學科建立密切的聯系,廣泛采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自1950年以來,社會史的形式和進步不僅得益於其他社會科學的專業機構、方法和技術,而且也得益於它們所研究的問題。”針對西方資產階級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的非難,他明確指出:馬克思“保持瞭對歷史進行任何充分研究的根基,因為迄今為止隻有他一人嘗試系統地闡釋一種從總體上貼近歷史的方法”。在他看來,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從總體上撰寫世界歷史是不可能的。1942年,英國著名歷史學傢G.M.特裡維廉《英國社會史》中,提出“撇開政治的人民史就是社會史”,從這一基本認識出發,將社會史和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專史研究明確區分開來,而將社會史研究僅僅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婚姻、傢庭、人口等問題,以及民俗民風等閑暇內容聯系在一起。特裡維廉的定義代表瞭傳統社會史的主流觀點,而“新”社會史則強調“整體的歷史”。與此認識相關聯,新社會史學還強調由研究精英的歷史轉為研究民眾或民眾集團的歷史,即提倡由“底層往上來看歷史”,以及“自下而上的歷史學”或“自下而上看的歷史學”。因為隻有這樣,才有可能獲得更為準確、更為全面的社會歷史圖景。這種認識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早期年鑒學派的觀點。年鑒學派奠基者之一M.佈洛克在1913年著有《法國農村史》,對法國農民和法國農村有精彩的歷史描述。這一理論在新社會史的研究實踐中也具體體現出來,並取得顯著的成就。20世紀中葉以來,在新社會史學派歷史學傢的著作中,工人、農民、市民等勞動大眾從歷史的幕後走上歷史的前臺。湯普森代表作《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1963年問世後多次再版,譯成多種文字,成為大學歷史系的經典教材。他研究近代英國農民問題的《輝格黨人和狩獵者》(1975)和《大眾民俗》等,同樣獲得好評。產生於英國的新社會史學,不僅在歐美國傢,而且在國際史學界日益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