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沉沒於今韓國全羅南道光州市西部新安海域的中國沉船。1975年發現。1976~1984年發掘。沉船位於水下22米處。打撈起來的船體現陳列在韓國木浦市國立海洋遺物展示館,全長28.4米,寬6.6米。復原的船體長34米,寬11米,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有價值的中國古代貿易船,也是現存最古老的船隻之一。

  船上分為8區,裝載著200噸貨物,包括2萬多件青瓷和白瓷器,2 000多件金屬製品、石製品和紫檀木,以及800萬件、重228噸的中國銅錢,充分說明當時東亞貿易交流的盛況。陶瓷器除極個別的為朝鮮瓷和日本瓷外,均為中國產,其中絕大多數已判明所屬窯口,包括當時龍泉窯、建窯、吉州窯、磁州窯、官窯、鈞窯以及景德鎮等窯場的大量產品,成為考察元代各窯址產品情況的可靠實物佐證。

  據史料記載,元朝與日本的貿易主要通過慶元路進行,龍泉窯瓷器也主要通過寧波港外銷;另外,沉船上一些被當作貨物標簽的木牌上有“至治叁年”、“東福寺”等墨跡,一個銅制秤砣上刻有“慶元路”字樣,這些均可說明,此船由慶元(寧波)始發。約1323年前後,在駛往日本途中因臺風等原因而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