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元素,元素符號Zn,原子序數30,原子量65.409,屬週期系ⅡB族。

  簡史 13世紀印度最早通過用有機物質如羊毛還原爐甘石(鋅的矽酸鹽)冶煉出純鋅;15世紀中國開始用鋅鑄幣,16世紀已能大規模生產。約在1637年,中國明代宋應星著的《天工開物》中記載瞭制金屬鋅的方法;1746年,A.S.馬格拉夫用木炭還原爐甘石制得鋅。

  存在 鋅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的水、土壤和大氣中。鋅礦廣泛分佈在世界各地,已知的鋅礦有55種,主要包括閃鋅礦(ZnS)、紅鋅礦(ZnO)、菱鋅礦(ZnCO3)、矽鋅礦(ZnSiO3)、鋅鐵尖晶石〔(Zn,Fe,Mn)O·(Fe,Mn)2O4〕等,還常與方鉛礦共生,稱為鉛鋅礦。鋅在地殼中的含量為0.005%~0.02%,世界上鋅儲量最多的國傢是澳大利亞,其次是加拿大和美國。此外,鋅還廣泛存在於動植物體中,蛋白質中含鋅最高。天然鋅有5種穩定同位素:鋅–64、鋅–66、鋅–67、鋅–68和鋅–70。鋅還有25種放射性同位素及異構體。

  物理性質 新切開的鋅為有光澤的藍白色金屬,但在潮濕空氣中很快失去光澤;熔點419.53℃,沸點907℃,密度7.133克/厘米3(25℃);莫氏硬度2.5。晶體結構為六方緊密堆積。常溫下質脆,100~150℃時是可延展的。鋅是電的良導體,溫度0.9K時,是電的超導體。純鋅無鐵磁性。

  化學性質 鋅原子的電子組態為(Ar)3d104s2,氧化態+2,鋅是較活潑的金屬,在電化序上位於鐵前,能將許多金屬離子還原為單質。鋅粉在空氣中能燃燒,產生藍綠色火焰和白色的氧化鋅煙霧。室溫下,氧化性物質如氧、硫和鹵素在潮濕的氛圍下可與鋅反應,但幹燥時不反應;高溫下,即使幹燥條件下反應依舊很劇烈。鋅不與氮反應,但在紅熱下與氨反應形成Zn3N2。鋅具有兩性,能與非氧化性酸反應生成二價鋅鹽並放出氫氣,也能與強堿反應生成鋅酸鹽並放出氫氣;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以水合離子Zn(H2O)42+存在;在堿性條件下形成氫氧化鋅Zn(OH)2沉淀。在過量堿中形成配離子Zn(OH)42−。氧化性酸如硝酸與鋅反應,依據酸的濃度和溫度的不同產生不同的氮的氧化物。鋅離子能與含氧、氮和硫的有機配體以及鹵化物、擬鹵化物、氰化物等形成配位數從2到8的各種配離子。最常見的配位數是4、5和6,其中配位數為4的配離子最多,它們呈四面體構型,其次是配位數為6的配離子,它們具有八面體構型。

  重要的鋅化合物有氧化鋅、氯化鋅、硫化鋅、硫酸鋅、鉻酸鋅和鋅酸鹽等。

  制法 鋅礦含鋅低(約1%~3%),可先用浮選法得到精礦。精礦中同時含有銅、鉛、鐵等。硫化鋅精礦可用火法或濕法冶煉。火法冶煉中硫化鋅經焙燒後轉化為氧化鋅,然後在高溫、強還原氣氛中,用焦炭還原產生鋅蒸氣,經冷凝得到金屬鋅。火法煉鋅由於環境和價格原因,已逐漸被淘汰。濕法冶煉主要包括焙燒、浸出、浸出液凈化和電解沉積等工序。硫化鋅精礦焙燒後轉變為可溶於稀硫酸的氧化鋅;然後用電解廢液稀硫酸進行中性浸出,使大部分氧化鋅溶解,得到的礦漿分離出上清液和底流礦漿;上清液常含有砷、銻、銅、鎘、鈷和鎳等雜質,可用鋅粉置換凈化;凈化後以含有硫酸的硫酸鋅水溶液為電解液、鉛板為陽極、鋁板為陰極進行電積,電積出金屬鋅,熔鑄成錠。電積鋅的品位通常為99.94%~99.99%。

  應用 鋅主要用於制造黃銅等合金,另一重要用途是做其他金屬,如鋼、鐵的保護層,還可用於各種幹電池中。鋅是許多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和還原劑。放射性同位素鋅-65在醫學上用來瞭解鋅的代謝過程。

  安全 鋅是所有生命形式中必需的金屬元素,許多疾病和先天性紊亂都是由於缺鋅引起的。鋅中痕量的砷、鉛、鎘或銻有毒。鍍鋅槽產生的煙霧和氯化鋅煙霧都有毒,應註意防護。內服大劑量的硫酸鋅能導致器官損傷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