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傢,全人教育理論和玉川學園的創立者。生於九州鹿兒島縣川邊郡的農村久志。祖父是當地私塾先生,對小原影響很大,使他從小就產生瞭“想當老師的宏願”。小學畢業後入通訊技術培訓班,畢業後當技工。1905年考入鹿兒島師範學校。1909年升入廣島高師英語科。畢業後任香川縣師範學校教師。1915年考入京都帝國大學文學院哲學系,攻讀教育專業。畢業後就職於廣島高師附屬小學。1919年任私立成城學園小學部主事,致力於初等教育的改革實驗研究。1921年8月在“八大教育主張張”講演會上首次提出全人教育的理論。全人教育的內容必須包括人類文化的全部,這由六個方面組成,即學問、道德、藝術、宗教、身體和生活,其最高境界分別是真、善、美、聖、健、富;全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1929年在東京郊外的多摩丘陵創建玉川學園,以實踐其全人教育的理想。並制定建園方針的十二教育信條:全人教育、尊重個性的教育、自學自律的教育、高效率的教育、建立在學理基礎上的教育、尊重自然、師生親密無間、勞作教育、對立的合一、吃苦耐勞與開拓人生、書塾教育、國際教育。1947年創立玉川大學,將玉川學園辦成一所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專科學校到大學的綜合教育機構。曾多次出國考察,向世界介紹日本的新教育運動,並將歐美的先進教育思想引入日本。創造獨具特色的玉川學園體操。重視藝術教育,主張吟詠名文,鑒賞優秀繪畫和音樂。提倡由學生扮演的學校劇,重視勞動教育。反對偏重智育、忽視勞動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傾向。主要著作有《全人教育論》、《教育改造論》、《自由教育論》、《道德教育論》、《教育救國論》、《學校劇論》、《理想的學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