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代散文傢。字茂挺。潁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人。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進士。天寶中任集賢校理,為李林甫所辱,八載出為廣陵府錄事參軍,後為河南府參軍事。安史之亂起,山南節度使源洧辟為掌書記,源卒,避地江左,不久卒。

  穎士長於文史薦述,與李華齊名,同為唐代古文運動先驅。他力辟六朝以來文章內容空洞頹靡流弊,提倡古文,主張明道宗經,嘗自稱“經術之外,略不嬰心”,“平生屬文,格不近俗,凡所擬議,必希希古文,魏晉以來,未嘗留意”(《贈韋司業書》);其所謂魏晉以來的“俗”文,就是指“尚形似,牽比類,以局夫儷偶,放於奇靡”(《江有歸舟三章序》)的駢文。他又很重視國史的著述,有意將史與文結合起來,不同於章句之儒。蕭穎士的古文理論,對中唐前期古文傢(如獨孤及、梁肅、柳冕等)有很大影響。

  蕭穎士著述豐富,名重於時,“外夷亦知穎士之名,新羅使入唐,言國人願得蕭夫子為師”(《舊唐書》本傳)。《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集》 10卷外,另有《梁蕭史譜》20卷、《遊梁新集》3卷,今皆不傳。《全唐文》編其文20餘篇為1卷。有詩20餘首,《全唐詩》編為1卷。事跡見李華《揚州功曹蕭穎士文集序》及新、舊《唐書》本傳。